,而在荆州0陵与桂阳。
由此亦可窥见曹操无心激怒交州的土著豪强势力。
(曹公)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0(陵)、桂(阳)。--《志林》
另1方面看,0陵与桂阳实际处在刘表控制下,曹操故意“慷他人之慨”,实际也在驱虎吞狼,挑拨离间。
刘表能忍?
所以刘表和张津(实际是士燮)之间争斗不休。
黄祖觑准的,实际是这天赐良机。
再来说1说刘备
初平年间(190-193),刘备跟随田楷(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在青州对抗袁谭。
在此背景下,刘备兵员数量锐减,同时目睹了赵云的离去与幽州的乱局,因此萌生去意。
兴平元年(194)刘备弃田楷而归陶谦。
同年,刘备提领徐州,遣使向袁绍示好,获得了河北集团的政治背书。
刘备又举荐袁谭为茂才,化敌为友,与袁绍和解,成功改换门庭。
建安初年,孔融、田楷、公孙瓒相继遭到袁绍讨伐,而刘备坐视不救,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变化。
田楷与袁谭的战争,是刘备“出走徐州”的导火索。
刘备最初的政治靠山是公孙瓒。其直属上司,则是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田楷。
(公孙瓒)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魏书公孙瓒传》
为了争夺青州,袁绍任免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与公孙瓒集团抗衡。
(公孙瓒)遣其青州刺史田楷据有齐地……(袁)绍乃遣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败退还。--《后汉书公孙瓒传》
初平年间(190-193)的刘备,曾多次参与对袁绍的战争。
《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3年(192),公孙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
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袁)绍。--《魏书武帝纪》
刘备驻兵的高唐县,单经驻兵的平原县,均属青州平原郡(见《后汉书郡国志》)。
刘备后来又在青州齐国与田楷配合,共同阻击袁绍。
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蜀书先主传》
《3国志》有1处隐秘线索,即兴平元年(194)刘备入徐州时,麾下的兵员数量出现了锐减。
初平4年(193)刘备援助孔融时,麾下尚有“精兵3千”,他与北海地区的黄巾军也没有爆发正面冲突,实力尚存。
(刘)备敛容答曰:“孔北海(北海国相孔融)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3千人随(太史)慈。贼(指黄巾军)闻兵至,解围散走。--《吴书太史慈传》
然而,兴平元年(194)刘备入徐州时,麾下竟然仅余“杂胡千余”与“新掠饥民数千”。
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蜀书先主传》
可知刘备的3千精兵,在1年之内(193-194)锐减至1千出头;同时兵士又不是死于对黄巾的战争。合理的解释,便是刘备的部曲,死在了对袁谭的战争当中。
按《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田楷与袁谭在青州“连战2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彼时身为田楷部将的刘备,与袁谭必然有过大量交锋,士卒锐减,合情合理。
(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楷连战2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公孙瓒传》
《后汉书》中的“士卒疲困”,对应着《蜀书》中的刘备残兵;“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则对应着刘备“掠得饥民数千”。
由此可见,刘备东入徐州时(194),已经山穷水尽,再也无力支撑长久的消耗战,因此才会舍弃田楷,归附陶谦。
恰好,彼时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1是陶谦与关中军阀和解;
其2是陶谦与袁术反目。
初平4年(193)袁术败于兖州,东奔淮南,占据9江郡,而9江郡与徐州广陵郡接壤。
袁术占据淮南后,自封“扬州牧”兼“徐州伯”。徐州是陶谦的辖区,可知袁术的行为,无异于政治挑衅。
(袁术)将其余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