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本初虽出身于4世5公之名门汝南袁氏,却罔顾汉恩、目无天子,欲私立故伯安公(故幽州牧刘虞)为帝;
袁本初居然胆敢诋毁当今天子血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好吧,这两点其实是同1回事儿:初平年间,袁绍为对抗关中朝廷,不得不拥立关东天子刘虞,以对抗被李傕所劫持的汉室正朔,也就是傀儡天子刘协。
以上两点,无论伤害性还是侮辱性,都还不算太强。
难道说,3荀就这点儿水平?
还是说,这些学子、士人们把握不到重点?
别急,
有士人指出:
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
由此可见,袁本初不轨之心早已有之。
这点,显而易见,乃是出自荀彧手笔,荀彧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其人目的就是给袁绍扣屎盆子。
因为袁绍的堂弟袁叙与袁术1样都不是什么好鸟,其人之“轻狂放纵、口不择言”与袁术别无2致。
这1点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已较强。
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引用“大字报”原文内容:
南兄臣下(即袁术)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即袁绍)长,以位则北兄重。
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
由此亦可知,袁本初与伪帝袁贼实为1丘之貉也!
以上这1点…
不是出自于荀彧,而是来源于《献帝起居注》,当然了,此时这本《起居注》还不叫这个名字,但作者是同1人。
那人便是宗正、侍中刘艾。
这些材料并未明言袁绍“许之”,仅说“袁绍宗族凶逆无道、乃至于此”。
但这种前后杂揉、断章取义的笔法,却无疑将“心怀不轨”之铁证,引向袁绍本人。
这1点,便已是伤害性、侮辱性都极强了。
然而…
3荀这手法妙就妙在,就算袁绍当面与3荀、刘艾等人对质,刘艾也可理直气壮地怼上1句。
“老夫从未明言你曾许之!诋毁诽谤从何说起?莫非你袁本初心中有鬼?”
仅仅以上这几点,便足以使袁绍怒发冲冠,但是…
以上都还只是铺垫!
以上材料,都是以旁观者的口吻,向天下人揭发袁绍的丑恶嘴脸。
真正能引起群情激愤,使天下人众口铄金、销毁袁绍、以及汝南袁氏满门积骨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赵旻看得笑出了声,甚至笑到肚子疼,只好其人暂时放下奏报,收拾1下自己的心情。
他已经能想象到,如今陈留有多乱。
此时此刻,陈留确实已经大乱。
因为在陈留郡全郡,如今几乎所有的学子、士人都在口诛笔伐“天杀的逆贼”袁绍和高干。
在陈留郡圉县,高家的祖宅已经被无数义愤填膺的陈留士人们包围。
“高干狗贼罪该万死!”
“某等不欺侮长者、妇孺,然某等亦绝不姑息奸贼!你等速速向高干狗贼修书,令其人速向天子、卫将军请罪!”
“极是!只要你等向高干修书、责令其人向天子、卫将军请罪,某等便主动散去!”
“高干之所为,可谓天怒人怨!某与高干誓不两立!”
【作者题外话】:上上章说到,刘备组建流民武装,勾结边地游商(苏双、张世平),招募亡命之徒(关羽、张飞),涿县的地方衙门却装聋作哑,坐视刘备坐大。
因为彼时涿县的1把手,正是公孙瓒。
他充当了刘备发迹初期的保护伞。
这就是汉末版的黑白勾结。
注意:《魏书》记载公孙瓒出仕于熹平年间,误。
《后汉书》、《资治通鉴》、《3国志集解》均作光和(178-184)年间。
照此推断,刘备与公孙瓒在洛阳游学的时间,也并不很长。
这不难理解。
公孙瓒因为生母卑贱,长期不得发迹;刘备则是破落宗室,游学费用还得依靠同族长辈资助。
(公孙)瓒以母贱,遂为(辽西)郡小吏。--《后汉书公孙瓒传》
(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蜀书先主传》
按照曹魏太尉蒋济所言,“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