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无异议。
安平国堂阳,故属钜鹿。--《续汉书郡国志》
不过汉末3国的爵位与籍贯往往不能相符。
举例而论,刘备籍贯幽州涿郡涿县,封地却在荆州南郡宜城;
关羽籍贯司隶河东解县,封地却在荆州武陵汉寿;
袁绍籍贯豫州汝南汝阳,封地却在冀州魏郡邺县。
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蜀书先主传》
曹公即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蜀书关羽传》
天子以(袁)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魏书袁绍传》
种种例证,可以佐证董氏虽受封为堂阳君,但籍贯未必在安平郡。
安平郡属冀州,与河间国紧邻,而河间国恰恰是灵帝生母董太后的故乡。
董太后之侄董承,在建安5年(200)因为衣带诏事件遭到族诛,直系亲属倾覆无遗,旁系亲属亦应受到严重牵连。
孝仁董皇后讳某,河间人。--《后汉书皇后纪》
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裴松之
中古社会,士人婚姻往往局限在故乡,或者同县,或者同郡,跨州郡的婚姻较少。若郭夫人之母出身河间董氏,那么郭永的婚姻,便可以被视作“与外乡为婚”。
若果真如此,不仅可以解释郭氏1家为何迅速败落,还可以解释郭氏外亲刘斐联姻外乡大族时,郭后为何表示“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见前文注引)。这是因为当年郭永与便与外乡大族(河间董氏)联姻,不幸遭到政治牵连,导致子嗣“为县小吏”,女儿“没在侯家”。简言之,即历史教训所致。
退1步而言,即使郭永之妻董氏出身于安平,但考虑到安平、河间两地紧邻,仍不能否定诸董氏间存在亲缘关系的可能性。
此处略举1例。按《魏略》,吉茂的“宗人”太医令吉本密谋反曹,吉茂遂连坐下狱,由于他得到钟繇的保荐,证明他与吉本“服第已绝”,遂得以不死。
(建安)2十2年,(吉茂)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会钟相国(钟繇)证(吉)茂、(吉)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魏略》
吉茂籍贯冯翊池阳,见于《魏略》;但吉本的籍贯诸书则语焉不详,是否为冯翊已不可考。按2人“服第已绝”,恐存在籍贯相异的可能性。换言之,安平、河间的诸董氏之间,亦有类似可能,即存在同宗嫌疑。
设使此猜想成立,则郭女王1家在建安年间(196-220)的的凄惨境遇,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董承的远亲,他们难免受到政治牵连;但由于昭穆疏远,也罪不至死,最终表现为男子仕宦受阻,女子罚没为婢。直至曹丕登基,郭氏的境遇才得到改善。
实际郭氏“为夫人”乃是在“太子即王位”之后,且不免群臣非议,认为“无以妾为夫人之礼”。可知终曹操之世,郭女王的地位始终有限,这应与彼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太子即王位,(郭)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魏书文德皇后传》
文帝欲立(郭氏)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魏书文德皇后传》
另按王沈《魏书》,郭氏主政中宫时,“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此言甚有深意。
(郭后)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王沈《魏书》
马皇后是汉明帝正室,她身上具备两个显著特征:其1是膝下无子,其2是罪臣之后。
马氏由于不能生育,便过继了外甥女贾氏(亦为汉明帝妃嫔)之子,“尽心抚育”,此即日后的汉章帝。与马氏相类,郭氏亦无子,遂收养甄夫人之子曹叡,此即日后的魏明帝。
时(马)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明)帝以(马)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马)后于是尽心抚育。--《后汉书皇后纪》
此外,伏波将军马援(马皇后之父)由于卷入政治事件,家属沦为罪臣,导致马氏“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
(马)援征5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汉书皇后纪》
照此看来,郭氏可能亦如马氏1般,因董承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