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死于非命;直至明帝驾崩(239),郭后以太后之尊临朝,这才得到平反。郭宪之子也恰是在同年(240)得到“关内侯”的爵位恩赐。换言之,郭宪的“病亡”不过是为尊者讳,实难采信。
郭宪与郭满的亲缘关系,史料所限,已经难以考证。不过按郭宪、郭满均在齐王时代才得到朝廷平反,可知他们当年(220)必定卷入叛乱,因此在3祖时代(魏武、魏文、魏明)始终未获赦免。郭氏在毛氏死后两年(239)才被正式立为皇后,恐亦与其敏感出身有关。
另,蜀延熙十6年(253)春,魏降人“西平郭脩”刺杀蜀大将军费祎,事成而身死。同年(253)8月(魏嘉平5年),魏帝曹芳下诏褒扬郭脩,追封其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
(延熙)十6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脩所杀于汉寿。--《蜀书后主传》
(嘉平5年)8月,(齐王)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脩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费)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魏书齐王纪》
郭脩得到魏朝的高度评价,除了行刺之功,还与他的出身有关。
他既出身西平,必与郭太后同宗,追封郭脩不仅可以激励士气,也是对郭太后的1种心理慰藉。
按《魏氏春秋》,郭脩“素有业行,著名西州”。
然而这个“著名西州”的大名士,在魏朝竟然官不过“中郎”。
按《续汉书百官志》,中郎秩阶“比6百石”,略低于县令;
而南朝裴松之则干脆称之为“西州之男子耳”,言辞中不乏轻蔑之意,侧面反映出郭脩在魏之地位十分有限,反倒是他入蜀之后1路官至左将军,成了方面大员。
(郭)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魏氏春秋》
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裴松之
姜维劫之,(郭)脩不为屈。刘禅以(郭脩)为左将军。--《魏氏春秋》
《魏氏春秋》云:郭脩入蜀乃是“姜维劫之”,按《维传》,姜维入蜀在建兴6年(228),是年,西平郭氏仍未得到魏朝平反。
姜维入蜀后屡犯陇右,若郭脩“被劫”入蜀是在魏正始元年(240)之前,那么他的“中郎”身份便合乎情理。
换言之,郭脩入蜀以前之所以在魏仕途不畅,大概率与宗族的历史污点有关。
1言蔽之,虽然郭氏叔父郭立、从父郭芝在明帝朝已经进入中枢,但结合郭满、郭宪、郭脩等人的相关记载,可知这1宗族真正得到平反,不会早于正始年间(240-249)。
至于西平郭氏作为叛臣宗族,彼时能够平反的核心原因,实在于齐王幼弱,郭氏得以凭借皇太后之尊临朝预政之缘故。
那么问题来了,郭氏这个罪人,在魏晋嬗代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