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过3十8岁而已,正值壮年。
说好的老头儿黄忠呢?
万幸赵旻早已知晓罗先生写的是小说,有不少夸张、甚至是忽悠人的描写实属正常…
故而赵旻按捺下心中惊诧,笑着向黄忠躬身抱拳。
“汉升将军请息怒,我乃常山赵从文也,久仰将军大名,故请仲业带我前来见见将军耳。”
黄忠比赵旻还要惊诧。
说好的而立之年卫将军呢?
啊这…
这小子有2十5岁吗?
当然有,赵旻今年虚岁都2十6了!
黄忠望着年轻得不像话的赵旻,怔怔出神良久,方才抱拳还礼。
“阁下当真乃大汉太子太傅、卫将军赵从文?”
赵旻笑着颔首。
“如假包换!”
黄忠下意识地抚了抚胸前须髯。
“阁下竟如此年轻?”
赵旻含笑温声道。
“汉升将军莫非未曾听我3位叔父提及我?”
黄忠颓然叹了口气,摘下头上兜鍪、将其递向赵旻。
“卫将军既至此,则左将军之谋必已败露!我本为刘镇南之臣,败于左将军后不得已而转投之。我乃不忠不义之人,要杀要剐悉随尊便!”
赵旻不接黄忠手中的兜鍪,而是向其人抱拳。
“汉升将军谬矣!将军非刘镇南之臣,更非刘玄德部曲,实乃汉臣也!将军既名忠,又岂能不明是理乎?”
汉末是多重价值观并存的年代。
这里既有2重君主观,又有根深蒂固的汉室正统观念,而且神奇的是,两者并不冲突!
所以,才会有历史上汉室朝廷、曹操霸府这两套班子并存,以及后来诸葛亮“宫中府中(诸葛亮开的丞相府),俱为1体”的现象存在。
区别只在于,前者的霸府是为谋权篡位而存,后者的丞相府却是辅佐刘禅治理季汉、达成刘备遗愿。
甚至于,后来司马懿、王敦、桓玄、刘寄奴、尔朱荣、高欢、陈霸先、杨坚等等乱臣贼子,都是仿照曹操先后成立霸府,最后或失败、或成功改朝换代。
这些虽是极端例子,但也说明自汉末起,2重君主观开始盛行。
故而,黄忠之言没错,赵旻之言更是大义凛然。
而且,赵旻之言1出…
这段时间,始终生活在矛盾纠结与内疚中的黄忠,似乎被赵旻解开了心结。
赵旻见黄忠眼眸1亮,便心知有戏。
于是其人循循善诱(继续忽悠)。
“汉升将军以为,究竟是刘镇南忠于汉室?亦或刘桂阳(赵旻重点强调刘备为大汉桂阳太守)忠于天子?”
答案显而易见。
刘镇南若忠于汉室,何必龟缩于荆州、做1个守户之犬?
刘备刘桂阳若忠于天子、没有任何野心,其人又怎么可能主动攻伐扬州诸郡、甚至吞并交趾?
是以赵旻冷笑起来。
“呵呵,好1个忠于汉室刘镇南、忠于天子刘桂阳!其2人实为1丘之貉、皆乱国之贼也!汉升将军仍欲与此等国贼同5邪?”
黄忠打了个激灵。
“非也!非也!请太子太傅明鉴,忠绝无此意!”
赵旻1身正气、声色俱厉。
“既如此,将军为何不愿助我1臂之力、共匡汉室!”
在赵旻连忽悠带吓唬之下,黄忠也瘸了。
其人扑通1声跪倒在地,向赵旻顿首。
“忠愿追随主公,共襄匡汉1统之大业!”
赵旻很欣慰。
也不知其人是欣慰于黄忠迷途知返,还是欣慰于自己的忽悠之术。
总之,赵旻扶起黄忠,颇为欣慰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汉升将军放心,我必与君、与仲业,1同开创我皇汉之辉煌!”
【作者题外话】: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黄忠是汉末名将,在文学作品中以“老而弥坚”闻名,艺术形象深入人心。
需要注意,在《3国志》及同时代史料中,对黄忠的年龄均无确切记载,其年迈的依据,主要来自《费诗传》中的“老兵”之语。因此关于黄忠是否老迈,历来也颇有争议。
(关)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蜀书费诗传》
黄忠的列传较短,事迹相对疏阔,形象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