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刘备党附刘琦,蔡瑁党附刘琮。
今(刘)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吴书鲁肃传》
对此情况,鲁肃的建议是“观时待变,相机而动”。
若(刘)备与彼(刘琦)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吴书鲁肃传》
在鲁肃看来,如果刘备与刘琦不够融洽,那便“图之”,即率兵进讨。
可见在曹兵压境的绝境下(208),孙权依然没有放弃对江夏的争夺,甚至曾打算将刘备也一并剿灭。
如果注意到,这段对话发生在鲁肃出使前夕,那么后来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术,分量几何,也便不言而喻。
客观评价,诸葛亮能平安从东吴返回,殊为不易。
至于其人本传中的溢美之词,恐怕主要是“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的立场倾向。
所以,罗先生的“舌战群儒”,不过是为了凸显、渲染演义第二男主诸葛亮的风采罢了。
诸葛亮对江东之行的凶险,可谓记忆犹新;
刘备后来亲自前往江东时,便遭到诸葛亮的极力劝阻。
刘备返回后,亦对左右慨叹“孙权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可见孙刘联盟,纯系时势所迫而已。
(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乐资《山阳公载记》
说到孙刘湘水之盟,便不能不提到曹操讨伐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伐汉中,张鲁战败出降。
彼时(215)的刘备不在川中,而在荆州,正准备与孙权鏖战。
因为张鲁突然倒台,刘备不得不忍痛割让长沙、桂阳、江夏三郡,与孙权讲和,回援蜀中。
这便是湘水之盟的前因后果。
对孙权而言,得到荆南三郡之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刘备放弃桂阳(接壤交州苍梧),也彻底宣告退出对交州地区的争夺。
有鉴于此,孙权在与刘备讲和之后,立即发动了合肥之战。
呵呵,历史是不是很有趣?
曹操只是攻汉中而已,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了建安二十年的风起云涌。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