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之计。
诸葛亮神情一凛,旋即断然道。
“主公当知,若袁本初无恙,则主公必有所得,然则…袁本初已近花甲之年,主公不可不慎之又慎也!”
先前,刘备与诸葛亮密谋之计为:
刘备可以联合袁绍,一在暗一在明,一同对付赵旻。
诸葛亮在刘备的想法基础之上,提出由袁绍牵制赵旻、刘备趁机吞并孙权之策。
但话说回来…
是袁绍傻?还是孙权不够聪明?
所以,豁出去的刘备最终决定:其人率关羽一同赴河北,联合袁绍先定江东、再定辽东公孙度。
诸葛亮当时便表示了反对,刘备只好就此作罢。
此时见刘备旧事重提,诸葛亮便断然反对了刘备未说出口的想法。
诸葛亮不愧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因为刘备在历史上寄于刘表篱下时的境遇,诚如诸葛亮所言。
袁绍在世之时,刘备一定可跟着袁绍喝汤,甚至有可能分得一大块肉。
但是!
袁绍若死了呢?
历史上刘表死后,刘备又如何?
这是同一个道理。
听到诸葛亮断然反对之后,刘备长叹一声。
“孔明先生,备当真仅可积蓄力量、暂不可向外扩张?”
诸葛亮又又又一次深深一揖。
“请主公明鉴,即便主公势如破竹攻下江东,主公又将遣何英才镇守乃至治理江东诸郡?”
诸葛亮可谓一针见血。
其人指出了刘备不得不积蓄力量的关键所在:
人才不足!
再次强调:
因刘备未投奔刘表、为其人镇守新野之故,刘备此时麾下缺乏良才,甚至就连刘备铁杆之一、刘表老乡伊籍,如今都未投至刘备麾下。
刘备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缺乏良才这个天大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着如今天下所有诸侯,就连麾下人才济济的赵旻都不能例外…
赵旻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挖呀挖呀挖。
他今年成功挖到了黄忠、文聘文睡觉,以及太史慈、周瑜…
咳咳,扯远了…
言归正传!
综上所述,刘备在挣扎片刻之后,突然笑了起来。
“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士威彦割据交趾多年,委实不容备小觑,备今后便以定交趾为先!”
诸葛亮心中长长松了口气,又又又又一次深深一揖。
“主公英明!”
刘备不但又又又又一次扶起诸葛亮,这次还执起了诸葛亮的手。
“孔明先生务必助备积蓄力量,以尽快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目光坚定而又深邃。
“亮必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等人当然不愿让诸葛亮专美于前,他们同样向刘备深施一礼。
“某等皆甘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后退一步、弯腰向自己麾下一众臣属深施一礼。
“诸君以国士待备,备将来必以国士报诸君!”
一时间,此地竟充满主臣相知相惜之情。
而这,正是刘帮主的魅力所在。
刘备团队如此齐心协力,未来可期!
再看向正欲匆匆赶赴白马城的淳于琼。
其人刚刚出大将军府,迎面便遇上辛评。
淳于琼只见辛评神秘一笑。
“仲简兄行色匆匆,欲至何所?”
淳于琼当然不可能回答“欲至宛市”。
其人环顾左右,见此处人来人往不绝,便呵呵一笑。
“某正欲连夜出城公干,仲治为某饯行如何?”
辛评登时心领神会。
“仲简兄如不嫌弃,随弟至寒舍用些粗茶淡饭如何?”
少顷,二人在辛评的书房坐定。
辛评关紧门户…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继续说刘备的编年史。
刘备在荆州待了八年之久…
直观上看,刘表对刘备的态度十分矛盾。按刘备“数反覆难养”的负面名声以及刘表“阴御之”的猜忌心理,双方很难长期维持和平态势。但最终结局却是刘备在荆州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八年时光,直至刘表老病而死。
这种微妙的平衡未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