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工作,也一定会落在集团首领的“乡党”身上。类似案例极多,不能一一穷尽。
这一点十分反常。
按理说,集团形成规模之后,便应该任人唯贤;或者说,集团能够形成规模,本身就离不开任人唯贤。
但在《三国志》中,这一理论并不成立,尤其在军权方面,曹刘孙均表现出严重的排外色彩,一味任人唯亲。
咱们来谈一谈这种特殊现象的幕后逻辑。
个人认为,这种任人唯亲的习俗,与“地方乡音”有很大关系。
部曲既是私兵,那往往与部曲帅籍贯相同。
理由十分简单。
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绝大多数百姓,不得不终身困守乡里。他们即使婚配,也是寻找本地的外姓家族,也因此形成各式各样的宗族势力。
以考古成果而论,今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葬群附近,有大量夏侯氏与丁氏的墓葬,而夏侯氏与丁氏,又恰恰是曹氏的姻亲。
在曹氏的墓葬之中,还发现过篆刻着“夏侯右”字样的墓砖,可知三家频繁为婚。
注:墓砖字样,见吴金华《三国志丛考》;夏侯氏与丁氏墓葬群记载,见马艳如《曹操宗族墓葬出土玉猪鉴赏》。
以史料记载而论,文德郭皇后(魏文帝孝子丕的皇后郭女王,不是曹叡的皇后郭贱人!)得势时,其母家成员刘斐,与外乡士人通婚。
郭太后因此警告“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
可见即使贵为一国皇后,也需要遵循类似传统,跨地域通婚,彼时并不多见。
(郭)后外亲刘斐,与他国(国即郡)为婚,(郭)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