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高敖曹传》
当然,无论是河朔音还是洛阳音,均为汉语,与鲜卑语绝不相同;
但口音问题必定存在,无可争议。
河朔地区由于汉胡杂居(遍布乌丸、鲜卑、屠各),长期被视作化外之地,中晚唐时代甚至多次从帝国版图中独立。
河朔军阀,不拜唐皇而拜四圣——四圣者,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其风气足见一斑。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资治通鉴唐纪》
口音的重要程度,又与教育普及程度高度相关。
概而论之,教育普及程度越低、识字率越低、对口语的依赖程度便越高。我国建国初期,文盲率接近八成;照此推算,汉末魏晋时代的文盲率,很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以中古社会的教育普及程度来看,在口音问题上,很可能出现“下级倒逼上级”的情况——即由于大量底层士卒存在口音问题,导致文化程度更高的指挥官,倾向于舍弃官音,而与士卒保持口音一致。
比如董卓麾下的李傕、郭汜等人,便“习于夷风”。他们的个人素质固然不高,但这样做其实也更方便他们指挥军队。
(李)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献帝起居注》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三国军阀特别喜欢用老乡。同时,被军阀重用的老乡,麾下也必定充斥着更多老乡。最终形成带有地域色彩的割据势力。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