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大人,孩儿为何暂时不能学“亢龙有悔”?”
三刻钟前,在府门处说赵旻暂时学不了“亢龙有悔”之人,正是赵云。
但因为甄宓向众人吐露刘协、伏寿欲阴死赵旻之事,致使赵云勃然大怒,以至于众人暂时忘记了这一桩事。
于是赵云先是一怔,旋即反应过来。
“哦,此等心法便是某亦暂不能习练,阿旻你尚需勤练武艺、锤炼心性方可。”
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赵震,此刻也笑着向赵旻解释起来。
“阿旻有所不知,此心法乃老夫于知天命之年,方才顿悟而得之。
彼时天下大乱,关东、关中诸侯混战不休,老夫甚悔昔年未诛董仲颖,以至于其人祸乱天下、涂炭生灵。”
赵云温言宽慰自家从兄道:“兄长勿要自责,黄巾之乱时董仲颖仍为义士,兄长焉有无故而诛义士之理邪?”
赵氏兄弟所说的,乃是十九年前黄巾之乱时,赵震曾先后助卢植、董卓平定冀州黄巾贼之事。
平定黄巾之乱并非重点,重点是赵震做为冀州豪强,曾在下曲阳之战中,率常山赵氏部曲助董卓破城。
但诚如赵云所言,彼时的董卓,的确还是忠于大汉、一心讨贼的义士,恰如昔年的义士曹操一般。
所以彼时的赵震无论如何,都没有诛杀董卓的理由。
但诚所谓福祸相依。若非如此,赵震又怎么可能在数年之后,因董卓祸乱天下而顿悟出“亢龙有悔”这等绝技?
虽然此刻的赵旻还学不了。
这时,赵云忧心忡忡地看向大侄子。
“阿旻,天子、皇后责令你于十年内修缮完毕关中二渠,对此你有几成把握?”
赵云此言一出,赵震、甄宓皆忧心忡忡地看向赵旻。
他们只见,赵旻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
“请大人放心,孩儿于三年之内,必可将此二渠疏浚、修缮完毕。”
赵云根本不相信。
“阿旻休要胡言!郑国渠、白公渠相加,足有近千里!你焉可于三年之内竣工?”
赵云所说的里程数不准,郑国渠加白公渠,全长并未超过六百里。
然而…
这时代毕竟没有挖掘机和装载机,更不可能有蓝翔这个能培养出无数移山填海人才的培训基地,所以,赵云以这个时空的眼光来看…
赵旻确实不可能在三年内竣工。
但是,赵云忽略了两点:
一是,赵旻已不间断修缮郑国渠长达三年之久,郑国渠而今已经基本可以正常使用;
二是,赵旻只是疏浚、修缮白公渠,而非新建白公渠。二者间可谓天渊之别。
赵旻所需要做的,只是利用现有的已废弃旧渠,进行清淤、疏浚既可。
虽然白公渠已废弃数十年之久,但其大体线型、结构仍未完全遭到破坏。
赵旻最多只需要将其彻底堵死的部分改线、重建,而无需将这二百里白公渠全部重建。
更何况,赵旻在途经关中之时,曾多次现场踏勘位于泾、渭二水之间的白公渠。
其人在亲眼目睹之下,早已得知白公渠废弃的原因,并已经测算、设计出来,自己应该如何快速恢复这条兼具灌溉、施肥两种功效的神奇土渠。
一言蔽之,赵旻只要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及财力,便可迅速恢复白公渠的引水、灌溉、施肥等功用。
苟哥这个水利专家兼建造专家之所以提出三年工期,只是担心自己会吓到这时代的一群门外汉罢了。
综上考虑,面对赵云的关心及担心,赵旻便显得智珠在握。
“请两位大人、阿宓尽管放心,旻有信心于三年之内竣工,何况就算无法如期竣工,亦无需十年之久。”
赵云闻言,眉头仍然紧紧蹙起。
“然则…阿旻,长安宫城之修缮,亦同样不容乐观!”
赵震扬起袍袖,打断了赵云的话。
“且慢!阿云,长安宫城为何要修缮?”
赵云将下午承光殿内发生之事,一五一十地将赵震讲述了一遍。
赵震抚须静静听完,再次在心中,刷新了对伏寿的认知。同时,其人大有深意地瞥了赵旻一眼。
以赵震之智,其人焉能不知…
真正有意还都于西京长安城者,绝非庸碌无为之刘协,必是赵旻无疑。
是以,当赵云讲罢,赵震便颔首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