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抱拳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袁公既已病故,某等便不妨静观其变。”
阎柔对此持不同意见。
“文和先生、儁乂兄长,柔以为,某等当趁此良机,攻下并州西河郡之南匈奴王庭。”
贾诩不动声色。
“哦?阎君此话怎讲?”
阎柔蹙眉行礼。
“文和先生当知呼厨泉。其人而今为南匈奴所排挤,正游荡于5原郡、朔方郡与西河郡之间。”
贾诩大奇。
“哦?同为南匈奴人,为何呼厨泉不回南匈奴王庭,而在并州诸郡游荡?”
贾诩显然丝毫不清楚,南匈奴人之间的那些破事儿。
阎柔登时错愕不已。
“这…文和先生当真不知,呼厨泉而今早已不为南匈奴左部、右部所容乎?”
贾诩正色作揖。
“老夫实不知个中详情,请阎君不吝赐教。”
乐进、黄忠、张郃、张辽及庞德5人同时起身行礼。
“还望君不吝赐教。”
阎柔忙不迭起身还礼,略作思忖之后,其人准备从头至尾,向众人讲述匈奴人的历史。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急剧衰弱。
东汉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西历89年),大将军窦宪率部北伐,大获全胜,至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3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摘自《后汉书之窦宪传》
北匈奴自此远遁不归,南匈奴则入驻汉地,成为东汉朝廷的附庸。
北匈奴自此远遁不归,南匈奴则入驻汉地,成为东汉朝廷的附庸。
汉廷将南匈奴安置在并州诸郡,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以监视之。
这种官职与护羌校尉、护乌丸校尉类似,均是负责监视边境政权的职务。
护匈奴中郎将(1作“使匈奴中郎将”)的地位很高,可以进驻单于王庭,“参辞讼,察动静”;
而南单于则“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
令(护匈奴)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5十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将从事1人将领诣阙。
摘自《后汉书之南匈奴传》
换言之,东汉时期的南单于,实际是以“虚位”的形式存在,受到汉官的制约。
按余鹏飞、靳进《曹魏时期的匈奴族、乌桓族和鲜卑族》1文描述,匈奴王庭的实际权力,大多数时间掌握在左贤王(匈奴人以左为尊)手中。
按《后汉书之南匈奴传》描述,东汉时期匈奴王庭的权力架构大抵如下。
南匈奴单于为名义最高统率,但长期受到汉廷的监视与控制。
单于以下,大臣分为同姓和异姓两种。
同姓之中,左贤王最尊贵,1般由单于之储君担任。
左贤王以下,依尊卑之序,分别为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
以上4王被称作“4角”。
4角之下,则是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号为“6角”。
4角和6角,是单于同族,均有权继承南匈奴单于之位。
汉末,于夫罗是南单于之子,当时出任左贤王。
在南单于“虚位”的背景下,于夫罗便属于南匈奴王庭之中的头面人物。
说到此处,便需要特别谈1谈于夫罗的头衔问题。
《后汉书之南匈奴传》称于夫罗为右贤王。
但是!
同传又称南单于曾遣左贤王助战汉廷;
结合狗贼王沈《魏书》记载的“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的描述看,可知这里的左贤王就是于夫罗。
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
摘自狗贼王沈《魏书》
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之。单于遣左贤王将骑诣幽州。
摘自《后汉书之南匈奴传》
学者陈勇在《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袭的造伪》1文中,也勘定了于夫罗的实际头衔是“左贤王”而非“右贤王”。
东汉中平4年(西历187年),前中山太守张纯,勾结乌丸、鲜卑叛乱,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史称“张纯之叛”。
灵帝遂派遣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