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同,是否已成了一座毫无防备的空旷都市?
想到这,他的内心忽然激荡不安。
这是个难得的良机。
如果掌控大同,对于他们突厥的局势而言,将握有多重优势。
这标志着他们在这个大唐的版图上有了稳固立足之地。
哪怕大唐派出大军而来,他们亦可防守亦能进攻。
然而紧接着,另一个念头让他的警惕瞬间升起。
从当前的策略布局看,那位大唐将领显然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南进,甚至预知主力会穿过这辽阔的平原。
如果对方已有洞察,为何要布置这样的局?
分明对方希望他们沿此道南下,而不是选择经大同南下之路。
可是,这样的布阵有何用处?
除非唐朝能够在前方建立更为坚固的防御线,配备数目惊人的军队。
否则,区区的防守根本挡不住他们这六万铁骑的凌厉攻势。
就在这个抉择中,吉利可汗陷入了沉思。
是直取大同,还是按照预定计划,坚决南行?
经过一阵犹豫,他最后决定照原计划继续南进。
作出这样选择,也是有理由的。
种种迹象显示,大唐江夏郡王李道宗似乎预见了他们的动向。
虽然他并非唐朝将领中最杰出的,却也不是无能之辈。
面对无法攻克的目标还固执进攻,让整个大同暴露于险境,依照李道宗的判断,他必定不会这么做。
如此看来,现在眼前所见到的,也许只是障眼法。
关隘与要塞中,或许空空如也,无人驻守。
李道宗的布局旨在诱使他们进攻大同。
唯有他领兵攻城,才可能延迟南下的脚步。
这样一来,大唐才有足够时间调动军队北上。
这样的考虑确是精准无比。
实际上,此时的大同城中,可战老兵不足万人。
如若他集中力量攻打,大同城的确有可能失陷。
未曾料到的是,他以为的虚假,竟是一切的真实写照。
那些关卡要塞确实驻扎了万余唐军。
同时,他没注意到,在前方那片无险屏障的平原上,此刻矗立着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传我军令,大军继续南进。"
伴随吉利可汗的声音,六万突厥大军继续向南行进。
当大军踏入平原时,遥远处那雄峙平原的巨大营寨跃入视线。
连绵数里的营地,将南部的通道封锁得水泄不通。
只看其规模,便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
骑在战马之上,远远凝视着那雄伟的堡垒,吉利可汗怔住了。
"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吉利可汗喃喃重复着这句疑惑。
他确认大同只有四万唐军防守。
而德阳方向的唐军,直至他们赶往大同并未有任何调动,那十万人仍然驻守德阳。
那么,眼前的营地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唐朝早有预感并调集了大军从他处赶来!
"绝无可能,绝不可能!"吉利可汗坚拒相信这一事实。
"汗王,该如何应对?"身旁的部落领袖询问,忧虑满溢在言语间。
面对有十万大军的堡垒,仅凭他们的六万骑兵,想要攻破几近渺茫。
唐军不同于部落的散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斗志都不逊色于突厥勇士。
何况现在唐军以营寨为依托进行防守,想要攻破愈发困难。
"不,绝不。这是李道宗设下的幻象,营地里肯定只有少量部队。"吉利可汗如此笃定着。
"传令,先锋一万名骑兵,发动进攻,冲击前方的唐军营寨。"
恢复平静之后,吉利可汗果断下令。
现在他对唐军的真实实力不明,但在开战前畏缩绝非明智之举。
假如什么也不做就撤退,那些部落首领对他的质疑必定加剧。
那是他不容忍的情况。
随着吉利可汗的命令,一万名骑兵犹如雷霆般从大部队中冲杀而出,疾冲向平原上的营寨。
营寨之中——
唐峰早就知晓了突厥大军的到来,他与将领们一同来到北面的望台。
站在望台上,遥看那浩瀚的骑兵队伍,他的胸口燃烧着熊熊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