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张大姐和沈宁说道,她儿子就在房管所工作,明天你们去了可以直接去找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办好!
沈宁听到这话,心中自然欢喜。毕竟,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这时,沈宁突然想起一件事,便好奇地问道:“张大姐,那杜老师的家人呢?”她刚才留意到房间内似乎并没有其他人生活过的痕迹。
张大姐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杜老师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但她有两个养子,常年都在京都。”
“哦原来如此......”沈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张大姐接着又说道:“卖房也是因为她年纪大了,养子不放心她一个人住在沪市”
“如果真是这样,也没必要非把房子卖了啊。”沈宁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她能看出杜老师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眷恋,显然她对这里十分不舍。
“杜老师这个人啊一生要强,肯定不想后半生都指着孩子生活,应该另有打算吧……”人生地不熟的,孩子也没有血缘关系,总要留些钱傍身
说着说着,张大姐叹了口气,有些感伤,她缓缓说着自己知道的关于杜家的事。
杜老师的父亲原本是沪市有名的大企业家也是个大慈善家,帮助了不知道多少人,
那个年代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不知有多少人饥不裹腹,像他们的父辈受过杜老爷帮助的就不知凡几。
后来杜老爷因病去世,杜老师作为他的独生女,接手了这庞大的家业,短短一年时间凭借着自身的才智和过人的手腕,让杜氏企业在这风起云涌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那是更上一层楼!
要说像杜老师这样的背景,在这个特殊时期是不太可能安安稳稳的,但杜老师不仅仅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同志和队伍度过难关,还收养了抗战烈士的孩子。解放后又把财产都捐给了国家,只留下这么一栋房子,就连大领导也对她赞赏有加,所以没人敢为难她。
说起杜老师,张大姐也是一阵唏嘘,既让人钦佩,也令人惋惜。杜老师本名杜秋娴,年少时出国留学,结识了相爱的未婚夫,未婚夫家世不凡,一表人才,两人真是再般配不过,一眼望到头都是幸福。
可那个年代的爱情到底是十有九悲,她的未婚夫留学归国后,投身军营 报效祖国 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战争全面爆发后,未婚夫毅然决然的奔赴战场,留下杜老师苦苦等待,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之后她就一直独身一人……
所以说,人年少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余生便会沉浸在回忆里无法自拔。杜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女子,一生只爱一人,听起来是多么浪漫,却又那么的悲伤!
沈宁的眼睛不禁有了湿意,佩服那些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雄,也心疼那些像杜老师一样失去爱人亲人的人们。
告别了张大姐,沈宁心情有些低落的坐在车上,一时之间不禁思绪万千。
不知过了多久,一首柔和轻快的钢琴曲传进耳朵里,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把沈宁从低落的情绪里拉了出来
她发现自己竟然在沪市的中心城区了,她可真够迷糊的,还好司机师傅不是个坏人。
她看向了钢琴声音传来的地方,牌子上写着“菲斯特西餐馆”,原来是一家西餐厅,下了车,沈宁抬脚走了进去。
走进餐馆,仿佛走进了一个精美的艺术画廊,墙壁上挂着不少精美的画作,四周还巧妙地嵌入了壁灯,其散发出的光线与水晶吊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沈宁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服务人员还算比较热情地走过来,递给她一份菜单。沈宁接过菜单,发现菜品并不是太多,但食材都有标注。
她点了一份罗宋汤和炸猪排,不得不说这是沈宁来到这里吃过最贵的饭,总共花费了三块五毛钱。
沈宁心想,希望它的味道对得起这个价钱,等菜的间隙,她才发现,之前的钢琴声原来是留声机发出来的。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服务员上菜了,光看外观还是挺有食欲的,沈宁拿起刀叉,吃了一口炸猪排,外酥里嫩,她很喜欢。罗宋汤,她不太喜欢,对她来说有点甜了。
沈宁漫步在街边,恍惚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时代,
就在这时,一道突兀而又尖锐刺耳的嗓音骤然响起,瞬间将她从虚幻的回忆拽回到残酷的现实。
\"喂!你这老太婆,给我走远点儿!\"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