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阳等二十城,建立东郡,进一步削弱了山东六国的实力。这场战役中,秦军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展现出秦国军事的强大威慑力。
在嬴政的成长路上,吕不韦也察觉到嬴政的聪明才智,对他的防备之心日益加重,开始在诸多事务上刻意打压。然而,嬴政却不卑不亢,以隐忍和智慧应对,在困境中磨砺着自己的意志。
16 岁的嬴政,心智愈发成熟稳重。他能清晰地洞察秦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国内权臣争斗,势力错综复杂;
国外六国合纵,虎视眈眈。但嬴政毫无惧色,他的心中已绘就一幅宏伟蓝图,只待亲政之时大展身手。
此时的吕不韦,感受到嬴政对其权力的威胁与日俱增,两人的关系愈发剑拔弩张,表面的平和再也无法掩盖即将爆发的冲突。
在这无权的几年里,嬴政如潜龙在渊,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机。他的成长令人惊叹,从一个青涩少年逐渐蜕变为一位有勇有谋、心怀天下的王者。
在思想文化方面,吕不韦在嬴政登基13岁后的几年就开始,组织门客编撰了《吕氏春秋》。这部着作融合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试图为秦国的统治提供更为全面和包容的思想指导。《吕氏春秋》的编纂汇聚了众多学者的智慧,成为当时思想文化的重要成果。
秦国与山东六国的战争不断,百姓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宗室与权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嬴政虽身处王位,却深知自己尚无足够的实力与吕不韦抗衡。他在老师姬昊的教导下,默默地学习治国之道,隐忍不发。姬昊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他对嬴政悉心教导,不仅传授经典的治国理论,还培养嬴政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领导才能。
姬昊常对嬴政:“王上,欲成大事,需忍常人所不能忍。”嬴政牢记于心,表面上对吕不韦尊崇有加,暗中却在观察和思考。
嬴政勤奋好学,日夜研读典籍,对历代君王的治国方略进行深入分析。他参与朝廷的一些小型讨论,虽然发言不多,但每一次都经过深思熟虑,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关注着国家的财政收支,对军事战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由于吕不韦的压制,他的想法往往难以付诸实践。
关于赵姬与吕不韦之间的关系,在宫廷内外也有着诸多传闻。有人私下议论吕不韦与赵姬旧情未了。
文武百官也悄然传播,一些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但碍于吕不韦的权势,大多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