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看了眼跟她说话的婶子,对方长相老实敦厚,大脸盘子一脸喜气,手边放了个背篓,注意到苏宁的目光,笑呵呵接着道:
“我这背篓里都是我家出嫁的大闺女春花她婆婆给我装的回礼,我跟你们说啊!我这亲家人可好了,对我家春花跟亲闺女似的,每次我过去都用白糖水招待我,还非得留我吃饭。”
“我家三个大外孙个顶个的,都是大胖小子,都是我那亲家照顾得好。”
“这长大后,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是能顶门立户的。”
“害!我说喜梅嫂子,你又开始炫耀你家三个外孙了,当谁家没有似的。”车上另一个婶子酸里酸气,她家两个儿媳妇结婚各生了两个闺女,对人家家里有男娃的羡慕得不行。
“哎哟!我这可不是炫耀,这都是事实。”喜梅婶收敛了一点,“你家两个儿媳妇既孝顺又懂事,家里家外一把抓,你对儿媳妇也好,男娃来得迟点也没事,总归是要生的,你别急。”
苏玉兰不重男轻女,但这时候也出声安慰对方,“是的,我也是生了三个闺女才有儿子,先开花后结果,多好的寓意。”
“女孩子教育得好以后有出息也是自家的福气,你看看我家老大老二,如今好多男娃都比不上她们。”
“对对对,看开点,好好教育女娃,以后也有福可以享。”赶牛车的老伯插话道。
他亲弟弟家侄女就是个例子,那女娃娃读书时成绩好,得老师看重,一毕业就有了好工作,之后又和老师的儿子结了婚,如今孩子都生了仨了,人家日子过得好了也懂得孝顺娘家长辈,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
现在谁不说他那弟弟弟妹有福气。
以前那两口子供闺女读书,不知被多少人笑话,无非是觉得闺女读了书也要嫁人,去到别人家就成了外人,花钱读书不划算。
这些人都只想得到回报却不想付出。
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刘老伯也羡慕弟弟家有出息的女娃,他倒是想供孩子读书,只可惜家里几个娃子都是榆木疙瘩,一个个的,都没长学习那根筋,最多念完小学,就不想继续上了。
用鞭子抽都没用。
刘老伯无声叹气,可能他和老伴就没享福的命吧!
苏宁和弟妹靠在一起,默默听自家老娘和婶子们东拉西扯,一路上,听了不少乱七八糟的八卦。
被刘老伯送到家门口,几人下了牛车,苏玉兰连忙递上一把水果糖,感激道,“麻烦您了,多走了一段路。”
“哪用得着这些。”刘老伯摆摆手不想接,“赵医生的医术早就出了名,有她在,咱们附近的老百姓心都稳了许多。”
“就算是我们村里的干部知道我多跑了一段路,也不会说什么。”
“我家老二给大家看病是她作为医生应当做的,您快收下,不然我下回可不敢坐您的车了。”苏玉兰坚持。
“好好好。”刘老伯再不推辞,接过糖果放在衣兜里,赶紧下牛车帮忙把行李扛进屋里,摆了摆手快速赶车离开。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苏玉兰刚进屋就听见老三嘀咕。
“岛上的二层小楼看着气派,住起来还是不如咱自己家舒坦。”赵柔瘫在炕上,发出感叹。
“是啊!在自己家自由自在,别人家住着总归有点别扭。”赵言接着三姐的话。
“你们俩还不快来收拾自己的东西,回到家就犯懒是吧?”苏玉兰扯着嗓子喊。
“来了来了。”姐弟俩从炕上蹦起来。
苏宁蹲在地上把包裹里的东西分类,快速整理好。
再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把炕铺上,和家人一块收拾堂屋和厨房。
把后院自留地成熟了的蔬菜摘回来,一家人忙忙碌碌的。
简单的吃了个晚饭,本以为终于可以闲下来躺会,没想到家里陆陆续续迎来村里的老老少少。
苏玉兰应付着大人们,赵柔姐弟招待着年轻人,而苏宁则是被支书家闺女拉到了一边。
明白了陈圆圆此番目的,苏宁没犹豫,直接拒绝了。
“你真不考虑?我大哥好歹是个小军官,再过几年就能随军。”陈圆圆还想替自家大哥争取一下,“要是你不愿意随军也行,待在老家也没人说什么,我娘和二嫂都是好相处的,绝对不会恶婆婆和难缠的妯娌。”
“还有我,我肯定做个乖巧听话的小姑子,宁宁姐,你考虑考虑嘛!我大哥真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