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变态的风气就是他们相互间竟然攀比起贞节牌坊数量来,以多者为荣,甚至地方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
这太平村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或者准确一点的说,这太平村里的女性就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当时宗族由村里一帮老家究做话事人,他们熟读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见邻近的几个异姓大宗族相继都得到了朝廷批建的贞节牌坊,就开始着急了,感觉脸上蒙羞。
为了一座贞节牌坊,他们可谓日夜忧虑,绞尽脑汁。
终于,几年后,村里一位七十多岁的寡妇张氏,达到了守寡满十五年的条件。
于是他们疏通了当地官员,连夜上报朝廷。
日盼夜盼,终于来了朝廷的批复,准许为张氏修建贞洁牌坊。
一时间太平村王姓举族欢腾,大摆宴席三天三夜庆贺。
几个老学究一商量,决定立张氏为王氏宗族妇道的万世表率。
牌坊建造地址在村边的那座大山山脚,并将此山更名为节烈山,这也是赵操他们去山上蓄水池经过的那座刻有“节孝流芳”四个大字的贞节牌坊。
牌坊一立,那些老学究的腰板似乎都挺直了起来,走路抬头挺胸的,志得意满,逢人就是满嘴仁义道德的说得唾沫横飞。
这些老学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时刻教导族中后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烈女的故事。
什么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什么“遭寇守节致死”的烈女,或“因强奸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婚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等等。
程朱理学那些条条框框禁锢着女性的自由,女子丈夫因意外身亡的,夫家人都不让其再嫁,甚至有的还面临“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妻,年不小的。”的尴尬境地。
为了体现其贞洁之风,他们在节烈山山北的半山腰上找到了一处天然的山洞,洞内有一口天然的竖井,决定设立一个殉节洞,鼓励那些寡妇主动去投井殉夫。
以此来缓解那些“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妻,年不小”的尴尬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一个寡妇和夫家两个精壮男子长久居住一起,又不让人改嫁,最终有可能会导致失节。
为了保存王氏宗族贞节的声望,避免发生“失节”的情况,坏了辛苦得来的贞节牌坊,老学究们认为,这些寡妇只有殉夫,才会全节。
所以才会出现后来接二连三的惨案。
最开始村中有一李姓女子嫁过来不久后,她丈夫就因病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
该李姓女子不甘寂寞,吵嚷着要改嫁,被宗族族人全体声讨,逼迫她签下殉节遗书,并将她赶上节烈山殉节洞,强迫她投井自尽。
为了掩盖其逼迫的事实,王氏宗族对外宣称,该李姓女子是节妇,自愿殉夫,还向地方官府上报其“节烈”的事迹以求嘉奖,增加其宗族的名声。
当地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听信谗言,对其贞节事迹进行了表彰,使得太平村王氏宗族在这一带以节妇而出名。
从此以后,这些风气越演越烈,对女子的约束越来越紧。
如果宗族里有女子不守妇道或者婚前失去贞洁,就会被族人实施一种名叫浸猪笼的死刑。
他们会用铁链将失节女子绑住,放进由竹子编织成的猪笼内,然后由族人将其一起扔入竖井中。
村中有一年轻漂亮的寡妇,因为被村中的村霸看上,天天过来纠缠,威逼利诱,但是那寡妇始终不肯屈服。
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那村霸借着雷雨的掩护,偷偷的潜入寡妇家里将其奸污了。
那寡妇找族中长老哭诉,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村霸财大气粗,用钱买通了村里的人。
结果,那村霸反咬一口,说寡妇先勾引他的,女子被族中的长老怒斥其不守妇道,勾引男人,失了贞节。
村民们也一致认定是寡妇的错,指责她坏了太平村的名声。
可怜她一个弱女子,无钱无权,怎么斗得过那些满腹经纶满嘴仁义道德的老学究,只得忍气吞声。
族中长老们一商议,决定对她实施浸猪笼。
他们将那寡妇用铁链绑越来,找来一个装猪了笼子,把寡妇装进去,叫族中几个人抬上节烈山,投进殉节洞竖井内。
那几个人平时早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