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英听父亲玄定安说,他们的先祖玄南武不仅身具七境原力,而且也有灵力。但他的灵力十分低微,与实中有虚的破相境界还差得远。直到他死之时,仍为自己的灵力低微而颇为遗憾。
玄英此时已进入了忘我无我的定境,通过吐纳养气之法聚原守虚,他可以感觉到体内有许许多多捉摸不透的“气”,然而这些“气”贮存于体内气海之中,四散分布,每一处都与微尘般的无异,明明可以远远察觉到,一旦凝神靠近又什么都发现不了。
就好像晴朗夜间的萤火虫,明明可以看到点点荧光在黑暗中飞舞,但靠近它们想要捕捉时,这些萤火却又熄灭了,似乎之前并不存在。
未开原力前,混沌气海与一座迷宫无异,这些“气”毫无规则地散布在身体这个巨大的“迷宫”之中,无法捉摸,无法约束,更无法归导成流。
养气开原便是通过强烈的意识力量将体内散乱的“气”聚成一种可以约束的实力,并在身体的混沌迷宫中找到一个突破的出口,达到可以自由支配,进而内收外发的目的。
蓄“气”之处便叫做混沌气海,但想要打开它,必须先找到“迷宫”的入口,进入内部归引散乱的“气”。这一步比较简单,玄英进入的定境便是已经进到了“迷宫”之中。
不过每个人的“迷宫”并不相同,有的既大且深,有的比较狭窄,四周一片阴郁,有的则是细长一条……“迷宫”中的每一处都有一些奇怪的壁障将“气”分隔开,使得开原力十分困难。
“迷宫”有入口,同时也有“气”的出口,入口出口相隔很远,中间并不通透。进到入口后将这些周围有壁障隔阂的散乱的“气”聚成一股本就已十分困难,而要在混沌迷宫中找到出口则更是难之又难。
微力聚合称之为“养气”,突破壁障找到出口就称之为“开原”。这些玄定安早已教过玄英。
由于每个人体内的混沌气海都不相同,因此开原力虽有技法可以由老师带至门口,而要走出“迷宫”找到出口则全靠自身的天赋,非他人口传身教可以成功。
为何玄氏一族虽有像玄南武那样的原力七境高手,子孙后代却再也无人能达到此境界,其中缘由便是如此。
想在朦朦胧胧的“迷宫”中聚“气”找到出口开出原力,不仅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似乎运气也极为重要。如果运气足够好,聚“气”时一路少走岔道,自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原力成功。否则就算是聪明绝顶之人,也难在短时间内打开原力,精进原力。
据说玄南武便是在一名有大神通的人物带领下,仅仅花了半年的功夫便开出了原力。一来那个大神通的人物所使的方法十分高明,二来玄南武的运气也的确很好,这才能在短短的半年内开出了境界不低的原力。
玄英正努力将体内一股股微小的“气”聚成一束,在混沌气海的迷宫中东突西撞,毫无头绪地游走,以期能找到“迷宫”出口。
“气”在游走时又与沿途遇到的其他“气”合为一股,渐渐变大变强。
然而他内体的“迷宫”实在太大,他越是努力想突破壁障找到出口,越是觉得自己体内那不可捉摸的混沌气海浩瀚如苍穹汪洋,而凝聚出来的那一小股“气”,不过是苍穹下的一粒微尘,汪洋中的一滴海水。只要稍一分神,便有重新散乱甚至消失不见的可能。
凝神聚气最耗时间,也最耗精力精元,玄英虽然是在定境中,也已累出了一身的汗水。好在今天有一个老妇人坐在一旁监督,他才没有因为太过枯燥而睡过去。若是放在平常,他这时早就进入幽冥梦境了。
正自凝神聚气,不知什么原因,混沌迷宫的入口处突然涌进来了数不清的细小光丝。这些小光丝白如蚕丝,又好像一条条激射而出的微小水流,在混沌迷宫中急速奔走,一路向前。
小光丝在遇到各种岔口时便分出数股,在每条岔道中继续奔走流动,遇到壁障阻隔的死路便停止不前,也不再有其他光丝涌过来。
光丝越涌越多,越流越急,每经过一处都变得一片通明,渐渐使得玄英体内的混沌迷宫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清晰。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一小束光丝在绕了一大圈之后找到混沌迷宫的出口,如鱼入大海瞬间得到自由,自此出入口相通,光丝如泄洪的大水,奔涌如江河。停在迷宫各处断口的光丝倒流出来,一齐纷纷奔向出口。
散结在混沌迷宫中的“气”,也随着这些光丝急速流动,由微变细,再由细变小,由小变大,由大变粗,由粗变巨,最后合成一股浪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