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吕布与郭嘉相伴而行,一同前往蔡府向老丈人蔡邕拜年。蔡邕见到这两位女婿时喜出望外,特别是年前郭奕的降生,给这位老人又多添了一个外孙,老人家近来心情愈发愉悦,面色红润有光。
家宴之上,蔡邕与吕布、郭嘉畅谈起他的诗集以及近期太学的办学状况。当谈及学术研究之时,老人家更是口若悬河,兴致勃勃。吕布和郭嘉亦全神贯注地倾听,并适时应和,表示对其所言深感兴趣。其间,蔡邕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尽管羽林军乃汉武帝的禁卫军,但彼时许多为汉室开疆拓土的将领皆出身于此,宛如皇帝直属的军事干部培养基地一般。与岳父蔡邕一番深入交谈之后,吕布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心想:对啊!既然如此,那我为何不能倚靠太学这一深厚底蕴来创办一所专门为国育才的军事学府呢?待到家宴散去,吕布旋即与郭嘉密谋此事。
“兄长,对此事你究竟作何打算啊?”郭嘉对吕布此般构想深表认同。
“依我之见,可以在太学边上另辟新址修建一座军事学府,并借助太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令那些学子既能汲取太学诸位鸿儒的思想精髓,又可安排专人传授其军事领域的专业技能。无论是将相名门之后,亦或来自民间且擅长智谋的青年翘楚皆可入院修习深造,如此一来,便能源源不绝地为我国输送大量杰出的军事人才。”吕布娓娓道来。
“那教授军事的人大哥可有人选?”郭嘉继续追问道。“奉孝可有推荐之人?”吕布面带微笑,目光投向郭嘉。
“我心中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不如我与大哥一同将此人之名写于手心,如何?”郭嘉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提议道。
兄弟二人心领神会,纷纷拿起笔,在自己手心上写下一个名字。写完之后,他们同时张开手掌,对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起来。
原来,郭嘉所写的乃是徐庶,而吕布写的则是元直!这两个名字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指的却是同一个人!可见,这兄弟二人真是心有灵犀!
说起这位徐庶,那可是了不得。他不仅武艺高强,精通兵法谋略,更在阵法研究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对于战争的筹划和指挥,他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由他来担任军事教授一职,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既然如此,此事便这般定了。”吕布满意地点点头。
郭嘉继续问道:“那么,关于这座学府的命名,大哥可有什么想法?”
就在这时,吕布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奇妙的念头……
三个月后,建平六年五月。一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建筑拔地而起,它矗立于长安太学之畔,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其中——这便是东汉末年最为崇高的军事学府!每当有入学的莘莘学子或过路之人仰头凝望那扇巍峨耸立的学府大门时,无一不被门上高悬着的“长安军校”四个鎏金大字深深震撼;然而真正令他们心驰神往的不仅仅是校名本身,更在于校门口两侧由吕布亲笔题写的一副对仗工整且极具激励意味的挽联:上联书云“升官发财请走他途”,下联则道“贪生怕死莫入此府”!
自那日起,徐庶受吕布之命出任长安军校首任校长,并肩负起培育军事英才之重任。自此以后,长安军校声名远扬,四方豪杰纷至沓来,可谓将星云集。在这里接受过系统教育与严格训练的学员们日后皆成为战场上身经百战、威震天下之猛将良才,为吕布麾下增添无数熠熠生辉的将星!
建平六年九月,正值长安军校开学之际,军校门前的长安街道上车水马龙,吕布治下无数的名门望族,达官显贵,不远万里将子女送到长安军校学习。吕布在长安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说,教导青年学子们好好学习,日后将有用之身投身疆场,保卫亲人和家园。
寿春造船厂。太史慈、刘晔与甘宁三人围立一堂,正紧锣密鼓地商讨着重大事宜。甘宁身负吕布密令,千里迢迢自巴郡赶赴寿春;而原巴郡郡守一职,则由张松接替。
只见太史慈目光锐利如鹰隼,直盯着刘晔问道:"子扬,依你所见,丞相所绘之图究竟能否成真呢?"
刘晔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片刻后回应道:"此图共描绘两件器物。其一乃是供蒙冲及斗舰使用之连续转动的轮形桨,其原理似与吾等灌溉时所用水轮相仿,需借助人力踩踏驱动,轮桨破水推动船只前行。此事我当与船厂诸位老师傅详加商议,或可达成。然其二名为'拍杆'之攻击性物件,我虽曾耳闻类似构想,但往昔所见皆为杆头以石制且仅能单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