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伤感的气氛,中秋节人团圆,结果人心却散了,悲哀呀!
赵杨氏心里叹息一声,七岁的大孙子上了两个月学堂,一本《三字经》还念得磕磕巴巴,四岁的小春儿和小秋儿已经看了好几本的杂书,还是大儿子看的通透,大房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出路就是在县里找到一份好工作,什么秀才、童生都是做梦。
王氏坐在一边心都凉透了,听不懂小春雅和小秋临讲的什么算术题,什么晋朝名士,她只知道自己骄傲的大儿子和二房的两个儿子之间的差距甩开八条大街的距离。
她之前愚蠢的为了争夺这一套宅子的房租已经把几个弟弟都得罪了,三房,四房已经向二房靠拢,赵五郎估计也差不多。
坐在一边的赵大郎眼神冰冷,他没有阻止王氏像一个小丑上跳下窜,这是阿娘给他选的好媳妇,儿子已经有了三个,媳妇是好是坏已经不重要了,到了这个份上能干活就行。
王氏还想让娘家的侄女和大牛定下娃娃亲,这一门亲事绝对不能同意,一个蠢就够了,再来一窝蠢的,阿爹估计第一个就要吐血!
小孩子高高兴兴的吃月饼,五十文钱一个月饼,猪肉一斤才三十文钱,这么贵的月饼不吃就亏了。
猪油贵,糖更贵,村里的人做月饼一般都是咸的,不是豆沙就是绿豆,没有什么油水干巴巴的,当然也不好吃。
冯记的月饼之所以卖的这么贵,就是因为油水足,又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