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又带着些许闷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天空湛蓝如宝石,几朵白云悠然地飘荡着,但酷热的暑气让我们的脚步略显沉重。
就在我们沿着蜿蜒的小道前行时,忽然听到一阵痛苦的呻吟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斜靠着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
太爷爷连忙带着我走上前去,关切地询问:“这位兄弟,你这是怎么了?”
那人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声音虚弱地说道:“我这几日不知怎的,肚子总是胀痛得厉害,还老是肠鸣,大便也不通畅,感觉浑身都没了力气。本想着去寻个郎中瞧瞧,没想到这半道上就难受得走不动了。”
太爷爷仔细地观察了他的面色,又为他把了把脉,随后说道:“兄弟莫急,你这是脾胃失调,气血不畅所致。我略通医术,或许可为你缓解一二。”
说罢,太爷爷让他仰卧,准备为他针刺穴位。只见太爷爷目光专注,精准地找到了位于脐下 1 寸,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处的中注穴。
太爷爷一边准备针具,一边对我说道:“中注穴乃肾经要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经气血可通过此穴灌注于脾胃,从而调理脾胃之疾。”
太爷爷手法娴熟地将针刺入中注穴,轻轻捻转提插。没过多久,那中年人便惊喜地说道:“哎呀,感觉肚子里似乎有股气在慢慢疏通,胀痛也减轻了不少!”
太爷爷微微一笑,说道:“还需留针片刻,巩固疗效。”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太爷爷起针。中年人缓缓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真乃神医啊!我这感觉好多了,多谢多谢!”
太爷爷摆摆手:“不必客气,你回去后还需注意饮食,切勿贪凉饮冷,调养几日便可痊愈。”
告别了那中年人,我和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夏日的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而太爷爷的医术和仁心,也如同这微风,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中”,在中医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其一,它可以表示位置处于中间、中部。中注穴所处的位置,正处于人体气血运行的关键通路之中,犹如交通要道的枢纽,连接着上下左右,起着调节和平衡的作用。
其二,“中”也常被理解为中正、适中,意味着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暗示着中注穴在调节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方面,能够发挥精准而适度的作用,使身体的机能保持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
“注”,有灌注、流入之意。气血如同水流,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和灌注。中注穴就像是一个重要的气血灌注点,将肾经中的气血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相关的部位,滋养和濡润着身体的脏腑组织。同时,“注”也可理解为专注、集中。当中注穴受到刺激时,其作用能够集中而有效地发挥,针对相关病症进行精准的调理和治疗。
当中注穴的“中”与“注”相结合时,其含义更为深远。中注穴能够调节人体中部的气血运行,使其保持中正平和的状态,同时又能将肾经的气血专注而有效地灌注到需要的地方,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来看,中注穴所主的病症多与肾经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肾主生殖,当肾经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时,可能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男子遗精等病症。中注穴通过其“中”的平衡调节作用和“注”的气血灌注功能,能够补充肾经的气血,调整生殖系统的功能,从而缓解这些病症。
在消化系统方面,中注穴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肠鸣等症状。中注穴的作用能够使肾经的气血适度地“中”和地灌注到脾胃所在的部位,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达到调和脾胃、缓解消化系统病症的效果。
此外,中注穴对于情志方面的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肾主志,情志的失调往往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当中注穴发挥其“中注”的功效时,能够调节肾的功能,使情志得以稳定,缓解诸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总之,中注穴的穴名“中注”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在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穴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明白中注穴之所以能够治疗其所主的病症,正是因为它能够调节人体中部的气血平衡,将肾经的气血专注而有效地灌注到相关的脏腑组织,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