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却略带炎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一同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天空湛蓝如宝石,白云悠悠,微风中夹杂着些许燥热。
我们行至一片繁茂的树林旁时,听到了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妇人面色苍白,倚靠着一棵大树,双手紧紧捂着腹部,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妇人虚弱地说道:“我这月事来时,疼痛难忍,每次都如刀绞一般,浑身无力,今日出门办事,不想这疼痛愈发剧烈。”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妇人的症状,略作思索后,决定为她诊治。
太爷爷对我说道:“小晨,中都穴在此妇人病症的治疗中或能发挥奇效。中都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7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只见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精准地刺向妇人的中都穴。随着太爷爷熟练地行针,妇人的表情逐渐舒缓,痛苦之色渐渐减轻。
过了一会儿,妇人缓缓起身,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恩人,这疼痛竟减轻了许多,身子也有了些力气。”
太爷爷微笑着说道:“不必客气,回去后还需多加调养,注意休息,避免受寒。”
告别了妇人,我和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
太爷爷告诉我,这个“中”,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它代表着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是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的核心概念。这种平衡的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念之中。在中医理论里,“中”同样象征着身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协调的理想状态,即和谐有序、无过无不及。
“都”,有汇聚、统率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常被用来形容重要的城市或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医穴位命名中,“都”暗示此处是气血、经气汇聚和统率的关键部位,犹如人体经络系统中的核心要地。
从整体来看,“中都”之名不仅暗示着该穴位处于身体的关键部位,更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气血平衡、和谐运行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和谐观念相呼应。
肝藏血,所以本穴有着平衡肝经气血的运行和藏血有度的功效。
中都穴所主之病,与它所蕴含的“中”“平衡”的理念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如同自然界的水流,需要畅通无阻,一旦出现阻滞或失衡,就会引发各种病症。中都穴就如同气血运行通道中的一个关键枢纽,能够调节气血的分布和流动,维持“中”的平衡状态。
当肝经气血不畅,出现肝郁气滞、血瘀等情况时,中都穴可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因为其处于“中”的关键位置,能够有效地统率肝经气血,使之恢复正常的平衡运行状态,从而缓解诸如胁痛、疝气等病症。
在情志方面,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当情绪失调,如抑郁、易怒等导致肝气不舒时,中都穴也能发挥调节作用。它通过平衡肝经的气血,帮助舒缓情绪,使人体的情志恢复平和,减轻因情志不畅引发的各种身心不适,体现了中医对情志与气血“中”之平衡的重视。
再者,中都穴对于女性的妇科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当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时,中都穴能够“中和”调整肝经气血,促进气血的充盈和顺畅,从而改善妇科病症,维持女性身体内部的“中”之平衡。
总之,中都穴的名称蕴含着其在中医理论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和谐观念深度融合。通过对其穴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治疗病症的原理和规律。它以“中”之关键位置和统率肝经气血,实现对多种病症的有效调节和治疗,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平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