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今天过庙会的,也不歇一歇?”
“歇啥,在家里也是坐着!”
王强没有直接回复,而是扭头看向柱子,问:“下午你跟有才哥出去走一趟,还是明天再出去?”
柱子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我听三哥的。”
“那你去吧……”王强甩甩袖子,没好气的嗔怪:“啥时候能有点自己的想法。”
周德山哈哈大笑,说要一起出海,被王强拦了下来。
“让他们去了,我们在海边喝喝小酒,吹吹海风,晚上我们去看跳大神!”
转眼已经十一点了,赶庙会又在村里没亲戚的人开始觅食了。
王家面摊儿因为有酒水和小鱼小虾吃,桌上坐满了人。
有人没地方坐,老刘把自家的凳子都贡献出来了。
“老刘忙呢!”王强故意将语速加快。
“忙!忙!”老刘也顾不得跟他计较,手上的菜刀在案板上跳起了迪斯扣。
“还是你小子有想法!”
老刘笑的合不拢嘴,王家面摊儿人气旺了之后,光顾熟食店的人也多了。
有的人贪杯,一碗羊杂面他不下酒,于是又买一点肉解馋。
“强子,你跟你哥弄吧,也没多少面了,我得赶紧回家去做饭了。”
孙菊芳解了围裙,火急火燎往家里去了。
“嫂子走了这谁抻面?”
王强刚一扭头,看到大哥在那熟练的抻面。
王强感叹,嫂子调教人有一套。
王海擀面切条抻面,王强捞面浇卤汤。
锅前热气腾腾,烈日当头,王海早已大汗淋漓。
他扭头一看,王强站在锅边呵呵傻笑。
顺着他的目光寻过去,刘雪莲在小卖部那卖冰棍。
“老三,别五迷三道的了,赶紧捞面,下完最后几碗我们也回去了。”
“哦哦,好好。”
王海心里琢磨着,王强这婚事也该提一提了,成不成都该托人去提一下了。
不到十二点,哥俩就收摊儿了,王强去小卖部提了一箱啤酒,这才回了家。
家中的亲戚正在展示新买的衣裳,比较完材质又比较颜色。
一位老姑拉住王强问:“强子,和镇长做一起的小伙儿是谁?”
另一位姨妈也赶忙上前掺和:“强子现在出息了,都能和镇长坐一桌儿了!”
亲戚们七嘴八舌,说的王强脑瓜子嗡嗡的。
有亲戚说他懂事了,还有亲戚好心要给他介绍对象。
看着老父亲脸上的笑容,王强也就忍了,跑到厨房去帮忙端菜了。
亲戚们除了过年走动,也就赶庙会的时候会走动一下,中午自然又是喝了不少。
亲戚们在旁屋歇息的时候,孙菊芳招呼自己人开始算账。
“今天本以为会摆到天黑,没想到快中午就卖完了!”
孙菊芳点钱的时候高兴坏了,今天一共卖出去八十碗面。
一碗面三块钱,这半天就收回来两百四。
“要是天天都能收回来这么多,咱干半天还能歇半天!这比去码头搬货来钱快多啦!”
王海点了一根儿烟,又开始琢磨后边的事儿。
“这样累一个月,那还不赚个大几千啊,以后在镇上再开个店,啊呀呀……”
王海直夸老弟有眼光,王强却被大哥的天真给吓到了。
“哥,这不是你去码头搬货,收了四十块那就是赚了四十块。你收回来两百四,你还没算利润是多少。”
说到开店的事儿,王强毫不留情的给大哥泼了一盆冷水。
“流动摊贩和经营店铺那是两码事,不是说你会炖个羊杂就会开店了,眼下的事儿是先在镇上站住脚。”
孙菊芳放下手中的笔,说道:“今天还是庙会,人多,明天到了码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她又将成本一一列出来,摆在了哥俩面前。
王强大致看了一眼,嫂子是个细致的人,竟然将大哥在码头搬货的工资也算做了成本。
“嫂子,我算了一下,这毛利率也就在个六成左右,这还是没把你的人气成本算进去呢!这半天马马虎虎赚了一百四。就算去码头打个对折,那一上午赚七十也不错了,总比大哥搬货要好,当然说不准以后也能破百。”
孙菊芳笑着说:“要是真能这样就好了,上午出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