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伏兵起!
高干被吓得脸如土色,这明明都快回到沮阳了,为什么还有敌人!
当然是潜袭深入!
这位可是大明莒国公李远!王忠的好基友,他俩一起在蔚州投降的朱棣,也一起被丘福坑死。
李远为人沉毅有胆略,早就丘福追击过去的时候已经看出不对劲,多次劝说,但丘福就是不听。
要知道李远在靖难之役中,才是玩埋伏、伏兵的好手!
如果丘福肯听,何至兵败!
李远死前骂不绝口,甚至这次召唤来的第一句话还在骂。
历史上李远曾经带领六千轻骑,换上建文朝廷的军装,背上插上柳枝,直接深入敌后,一举焚烧粮船数万艘!
史书记载河水都因此被烧热,水中鱼虾遭了殃,大大延迟了建文朝廷的出兵速度。
后来李远率领八百哨骑在野外遭遇建文将领葛进率领的数万大军。
李远当机立断,留下骑兵躲在树林里面,自己带领步兵迎战,然后诈退,吸引别人来追,然后骑兵在趁势从后面袭击!
一战斩首四千人!
八百大破数万,斩首四千!
要说到八百这个数字,肯定第一时间想到张辽的逍遥津之战!
然而从战果上来看,李远比张辽还要硬!
各种史书大赞张辽此战大落东吴威风,如辽折权盛势,以夺吴人之气是也!
可要说具体的战果是,目前能查到的只有凌统损失的三百部曲,当然也不可能只有三百,只是其他零零碎碎的多半一千到头。
这从逍遥津之战第2年,曹操喜滋滋的来打濡须口也能看出一二。
虽然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孙权称臣,但是有毛用啊?
孙权老爱装孙子!
后面还向曹丕称过臣,把曹丕狠狠的耍了一顿,曹丕一怒之下南下攻打孙权,结果还折了曹休。
逍遥津之战,孙权但凡损失大一点,曹操都不会只要这种口头称臣。
并且交战过程中,曹操部将孙礼战死沙场。
反观孙权这边,只有一个董袭因为遭遇大雨大风导致水灾,还一根筋的不肯弃船,最后船翻了,人淹死了。
孙权唯一的损失只有这个被淹死的董袭。
并且要不是这场水灾,阻碍东吴水军主力赶达战场,曹操这边的张辽、臧霸就要凶多吉少!
要知道张辽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水上骑马!
一场名义上孙权输了,实际上曹操输了的战役就发生在逍遥津之战第二年。
可见逍遥津之战对孙权的影响真的很轻!
并且孙权不可能真有十万大军!赤壁之战关乎生死存亡,孙权也只能拿出几万大军!
逍遥津之战从哪里变出十万大军?
以为人人都像曹魏那般财大气粗?
老是嘲讽孙权打合肥,实际上曹魏攻打濡须口的战绩。
第1次曹操亲自来打,被甘宁百骑劫魏营。
第2次还是曹操,折损了孙礼。
第3次曹仁来打,曹仁被朱桓气死。
第4次更是诸葛恪的成名之战--东兴之战,司马昭大败而归,吴军缴获车牛马驴骡各数千头,资粮军器如山,这场东吴完胜!
曹魏与濡须口,和孙权与合肥完全半斤八两。
对了,张辽赢下逍遥津之战,有很多取巧的成分!
史书明确记载,张辽原本只是想突袭孙权的先头部队,结果没想到孙权就在先头部队中。
孙权直接带崩后续部队,很多东吴将领都还没过河,比如说贺齐。
贺齐传明确记载,逍遥津之战第一次交锋时等贺齐赶到战场,张辽早就拍屁股走人。
于是贺齐捡回了大宝徐盛的古锭刀呸,长矛!
张辽第二次袭击孙权的时候,这时也明确记载了,孙权的先头部队都走了大半,当时只剩下千余人。
张辽只是想趁人少偷袭占点便宜,肯定没想到孙权竟然还在!
于是孙权又一次带崩队友,要不是有甘宁、吕蒙、凌统拼死相护,孙权可以直接打gg。
总结张辽每次都是趁着敌人不全时出击,胜利大多靠孙权“指挥有度”!
而李远的八百破数万可是实打实的,敌人是整体行动;还斩首四千,每个人至少要砍死5个敌人。
所以说,靖难诸将的本领有多高?主要看对史书有多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