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到接近晌午,皇帝同皇祖母终于可以品尝桌上的菜肴了。
他们吃,我则负责解说。
这是我这辈子同皇帝说话最多最认真的一次,我很希望这些东西能引起他足够的重视,最起码能拿到内阁去议一议,有没有可能尝试着去推广这些作物?
母子对这顿饭很满意,皇祖母不停的夸我有孝心知感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皇帝也跟着点头附和,但就是不问我这东西几月种哪月收,什么样的土壤适宜栽培。似乎这顿饭只能为我博取一点点好名声。
这不是我想要的啊,我的心冰冰凉。
我尝试着问皇帝,“父皇,若这玉米同土豆产量高过稻麦,有没有可能在某些州县试种呢?或者皇庄也可以啊。”
皇帝拿帕子擦了擦嘴角的油渍,问我,“这玉米,产出来卖给谁?”
我一时愣在当场,自以为可以拯救苍生的我居然被皇帝的一句话噎死。
是啊,商家百姓绝大多数没见过这玩意,不会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就认可它,无人认可自然就无人买卖了。普通农户的粮食卖不出,等待他的只能是破产!
皇帝对我的表情很满意,他继续说,“种了玉米就不能种麦子,种了土豆也许就不能种植水稻,至于你说的沙地贫地也能种,为父的姑且信你,但开垦这样的土地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谁会去?两年间他们倚靠什么活着?”
我垂下头,对皇帝躬身一拜。
“父皇圣明,儿子的想法过于操切了,还请父皇恕罪!”
皇帝叫我重新坐下。
“不过你的想法是好的,心怀仁善,体恤百姓,为父的很欣慰。这种子你送入宫中一些,咱们自家人分了些自用,慢慢见识的人多了,自然会有人去种,此即所谓‘无为而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皇帝这样说,我也只能这样听了。
入宫一次也并非全然没有收获,最起码弄清了新式作物不能迅速推广的缘由。
这是一个认可度的问题,在报纸都没有的年代,要取信于民是何等艰难的一件事。更何况现在的大明朝廷信誉度已经很低了,不要说民心,官心也是一盘散沙。
就这样吧,还是要自己想办法,不去试一试,怎么确定就一定不行呢?
回京的第二天,土豆收获。
半亩产量350斤,土豆的个头普遍较小,大多如鸡蛋大小,鹅蛋那样的已算是大个的了,这还是在王府精耕细作,女使拿它们当花来养的结果。
即便这样,产量也已经很可观了,京畿附近上等田也就亩产300斤麦子。毫无疑问,土豆属于高产作物,产量翻了一倍还多。
但拿上等田来种土豆这无疑是暴殄天物的。
我又想出去逛了,想看一看我名下的14个庄子都长什么样。
老总管的头都要摇掉了,他拉着我苦口婆心的劝说。
“殿下啊,咱这刚刚回来,皇爷爷是一定不会批复的,上奏就等于挨骂啊。”
我对他说,“那怎么办?这土豆我是一定要种的,玉米也是,就府里这点地只够培育种子的,总不能拆房子吧?”
周总管琢磨了一会儿,说道,“不如将庄头们都叫来商议,横竖现在是农闲时节,也耽误不了什么事。”
“那不行,这庄头办事我不放心。”
我思考了片刻,对周总管说,“不如把各庄子五十岁以上的老汉都请过来,王府请他们吃顿席面怎么样?东西入了肚子能顶饱,我就不信没人去种!每户也不需多种,分地尽可以了,便是没去处卖也可以留着自己吃。再不济,咱王府直接收土豆收玉米,直接顶租子!”
周总管头疼的看向我,“殿下,五十岁往上的都来,可是有小三百人的。”
“那就五十五岁往上,这总可以了吧?”
周总管艰难的点点头,“奴婢要看一看户籍册子,若是人还是太多,还需上提几岁。殿下打算何时让他们过来?”
我算了算玉米收割时间,“就定在八月十日吧,咱们在那天收玉米。”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而后日子归于寻常,我的生活又被限制在了王府之内。
趁着这段时间,知行学堂又招了一批学生,60人。
确切的说都是买来的,14个庄子愿意来的上届都已来了,这一届就只能买,这就算有了两个年级。
先生显然不够用,就如我当初的计划,从第一批学生中挑选品学兼优而年龄又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