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朱常瀛将来自南洋的情报重新梳理了一遍。
马尼拉正在动用大批人力物力加固现有城堡。
两艘西班利亚运宝船几乎将半数重炮留给了吕宋总督区,有迹象表明葡人也为马尼拉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火炮。船厂似乎也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工匠。
可笑的是,无论负责加固城堡的泥瓦匠,还是造船的木匠,主力竟然都是大明人。
总体上,马尼拉的大明人在减少,有相当一部分迁移去了瀛州控制范围,毕竟瀛州控制范围给予大明裔更多的土地优惠,其实都是免费送这是马尼拉所完全不能给予的。
显然,这部分人并非身价丰厚之辈,马尼拉的一切可以轻易舍去。
更多在吕宋大明人其实是在两头跑,既不放弃马尼拉的生意,又能得到瀛州给予的土地。
从某些方面来看,在南洋经营的大明商民并没有太强烈的家国观念,而尊重传统只不过是族群习惯,就很国际化!
这些,在朱常瀛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大明禁海,在瀛州成立之前,这些人都属于偷渡,后世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对了,叫‘润’。
朱常瀛真正在意的,是葡人的角色,这伙阴险的家伙正在利用大明的资源同人口支援马尼拉。
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混二代、混三代,甚至混四代都被归入西班利亚人范畴。
原本,这些随意出生的野种是不被承认的,但由于瀛州方面的压力,他们很幸运的终于可以认祖归宗,自豪的宣称自己是欧罗巴后裔。
就折腾吧,在下一次西班利亚运宝船返航之前,双方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极低。
整个中南半岛是南洋的精华之一。
北安南、南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北大年、柔佛,也就是后世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那一片。
这些地域人口稠密,文明程度显然高过南洋南部岛国一筹,是南洋贸易获利的重点,当然也是争夺的焦点。
瀛州在所有重要贸易港都设有商馆,葡、西、荷进入的更早,这是一片乱战之地。
原本,明商虽多但并非主力,但随着南洋商行的加入以及瀛州旗下商贾增多,俨然已是这片海域上的贸易支柱,不仅仅往返大明贸易,南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也不会放过。
做东亚南洋海上的马车夫,东亚已经拿下,南洋还远么?
一个客观事实,整个东亚南洋最强的手工业中心在大明,其次日本,没了这两个国家的供给,南洋圈内贸易其实是没有太大搞头的,你有的我也有,贸易个屁。
正常贸易竞争,朱常瀛就可以玩死竞争对手。
南洋商行的贸易就是这般,瓷器、丝绸、茶叶、铁器、棉布、金银饰品、皮具拉过去,而后一站一站的送入商馆售卖,而离开的时候则载有各类原材料以及金银铜锡铅等贵金属。返回瀛州之后,兵分两路。
一路返回浙江、福建、广东南三省发卖。
一路交托北洋商行贩卖至南直隶、山东、京畿、朝鲜,琉球。而琉球实际对接的是日本,大明对日海商可从澎湖或者琉球承接货物贩卖至长崎。
正因为瀛州商馆遍布南洋,这些大明海商不论愿意与否,都必须加入瀛州这个大家庭,不然就等着追杀吧。
账册里,注册在瀛州名下的商行183家,海船超过2000艘,这还不算王府名下的300几艘商船。
就这么说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但还远远不够,朱常瀛听说荷兰人曾在沈兴面前自吹,荷兰有超过万艘商船奔波在整个蓝星上,主宰着欧罗巴贸易,而且每月都有上百艘新船下水。
朱常瀛是相信的,可能渔船也算在内,那种能在远海捕鱼的渔船。
虽然大明的造船业也不错,但还没办法同人家相比。不过这也吓不到朱常瀛,火枪火炮他也能造这么多么?显然不能。
荷兰东印度公司,后世凭借中日南洋三角贸易成为历史上市值最大公司。
如今被朱常瀛拦腰斩断,未来会是何种走向呢?其实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因为从未得到过。
葡萄利亚果阿总督区,重点在经营印度。
瀛州的乱入已经使葡人在南洋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不舍得放弃,但利润却极为有限,手中的货物除了印度印花布外,从大明入手货物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还要被课税,一贯抬着下巴看人的家伙们,定然是极为不爽的。
为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