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立,虽然没有升帆,但也能想象升起风帆的时候会怎样壮观。
船两侧分别有十个炮位,一门门没良心炮的炮口成45°角对准苍穹,看起来是那样威武雄壮。
据赵麦介绍,这艘船采用的是尖底龙骨,多层甲板,接口处皆用木榫穿牢,再以铁钉钉牢,填充捻料后加铁皮制造。
能在深海航行,还能行沙涉浅在内河行驶,有两组船底舱,六个水密舱,增加了承载力,在风浪里极其稳定。
第一层甲板上的炮位,第二层甲板是划桨手的位置,分别有四十个桨从船身两侧探出。
一端入海,另一端隐藏在船舷里,每一名船桨手都持这么一把长桨,最特别之处是他们都坐在船凳上,不像以往那样站立划桨。
这样滑动时更加省力,且桨会像于鱼摆围那样连续不断,从间歇划水变成了连续划水。
加之船舵是用绞车来操纵的,这样可以使船更加灵活的转弯,就算没有风帆也能保持很快的船速。
甲板上有了望台,军士可以在登高瞭望警戒,楼船有两层,四周皆安有半人高的铁护板。
不管是指挥者还是军士在里面,都可以防敌人的箭矛和抛石,可远攻可近防。
甲板做了加厚加宽处理,每隔一丈就有个水袋用来放火,甲板上留有通道,便于军士们来往。
看着这座水上堡垒,李天顺点点头,暗道在没有内燃机的情况下,这艘船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战舰了。
不过还是太小,等有条件让船厂造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巨舰。
李天顺记得军事老师讲过,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
换算成现代单位长超过一百三十米,宽超过五十米,排水量过万吨。
相比下这艘舰小得像救生艇,过个琼州海峡还行,要是跨海打小日本就不够用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