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要韶龄陪的地方是顺天府北边的碧云寺。
碧云寺创建于元至顺年间,后多次扩建。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到了寺院山门前,太子才下马整顿衣裳,又下令道侍者们守候在外。接着从怀中取出了一只红色祥云纹锦的锦囊,交到韶龄手上时,叮嘱道:“小心侍奉。”韶龄双手捧着锦囊,随他进入寺中。
只见寺院规制宏大,却并无信众往来,一入法门,清净庄严。住持无忧大师率一众僧徒在门内静候,见太子进来,皆躬身施礼道:“殿下。”两人亦合什还礼。住持引领朱佑樘前行,韶龄则跟随在后。只见足底青石铺道,道外松柏参天,两侧的经楼中,佛号颂扬庄严。
正殿青瓦覆顶,气势宏大,持剑、琵琶、伞、蛇的四罗汉分立门内两旁,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二弟子阿难、迦叶侍奉两旁,中殿形同正殿而稍小,供养阿弥陀佛及药师佛像。
到了后殿,朱佑樘洗净双手,又在香炉上反复薰蒸,这才亲自解开韶龄所捧的锦囊,躬身恭敬道:“请法师代为供奉。”锦囊里是数卷硬黄纸,加蜡砑光,纸质柔软明亮,开卷生香,竟是极其名贵的藏经纸。纸上用端正小楷抄写的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金刚经、法华经、药师功德经等,由住持供至殿中观音宝像之前。
韶龄见奉养完毕,便同住持一起退立一侧,朱佑樘却举双手与额顶持平,先躬身敬拜,再履三跪九叩之仪。韶龄悄悄抬眼瞻仰宝相,却见其上观世音体态盈丽,安坐于须弥山间,双手交叠,双目慈悲,但是五官神态却比寻常观音要更为清瘦些,正在奇怪。太子礼佛既毕,见韶龄注视圣像,解释道:“这寺庙本是由宣宗皇帝发愿建筑,母妃从前亦经常亲自写经事佛,她过世后,我便找了本朝能工巧匠照着她的画像敬塑。”仰头呆呆看了那菩萨慈颜良久。原来这是按照纪淑妃的面貌所刻,韶龄赶紧双手合十再拜宝相。
寺中还有一座供奉佛舍利的木塔,塔身甚高,楼梯又陡峭,两人小心翼翼沿着塔内木制楼梯盘旋而上,上攀许久才至佛龛前。
两人透窗俯瞰,太子感慨说:“车马尽蝼蚁,大河乃污渠。”
听到他这么感慨,韶龄便随口问道:“殿下去过应天府吗?”
朱佑樘摇摇头,遗憾道:“应天乃祖宗龙兴之地,我却还未曾去过。”
“殿下若是去应天,一定要登上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看一看。”韶龄推荐道。
“那是太宗皇帝为纪念母亲所建,据说塔有9层8面,高百丈。”他答道。
“没错,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有1寸粗。每当暮色降临,这146盏油灯就会被点起,火炬般明亮,如同佛光普照一般。就算在数十里外的长江也能瞧得十分清楚。”韶龄兴奋地跟他描述。
“这每一盏灯都是太宗皇帝对母亲的思念。”朱佑樘说,“可是,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直到宣宗皇帝时才完工。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了200多万两银子。这思念太沉重了,每一点一滴都是百姓的血汗。”
韶龄突然想起了他坎坷的身世和那尊低调的观音像,不再言语。
参拜舍利之后,韶龄转顾四周,发现内壁镶有彩绘佛像砖,表现佛前生事迹,有以身贸鸽、舍身饲虎、以儿女施婆罗门、啖子、九色鹿王等,皆线条流畅,意态灵动,栩栩如生。
韶龄仔细观赏着砖画,最后目光长久地停留在画着佛祖割肉贸鸽图的那块上面,幽思恍惚,不知什么时候朱佑樘来到她的身后:“尸毗王割下自己的血肉,以换鸽子,证菩萨道。还被帝释天和毗首羯摩天嘉许,以神力令王身如故。多好的故事,可是我等凡人,肉体一灭,神魂俱散,哪来身如故。”
“殿下。”韶龄知道他想起了程夫子,很希望能开解他,但是今日却不知从何开口。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最后竟然是太子开口安慰了韶龄,“佛语有云:“凡求成就,必作护摩”。可神佛慈悲无边,若是得知,只怕也会掩口胡卢,嗤之以鼻护,嗤笑世间凡俗者蠢笨不自知,愚昧不自怜,不知护摩真谛——是以智慧火,烧迷思薪。”
“殿下有朝一日定能澄清宇内,使天下太平,文化昌荣,使老有养,幼有恃,父母慈子女孝,君王检臣子恭,使我朝教化风行万里,余泽惠及百代。”韶龄肯定地说。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