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观众们期待极了,拭目以待。
但是一场节目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幕在此刻闭合,故事在此刻戛然而止。
这场交流演出,也在此刻画上了句号。
……
文艺团所有人悉数等在后台,但掌声迟迟未起,大家都很担心,演出效果不好吗,观众不喜欢吗,他们是不是看不懂啊。
如果当大家上台谢幕,却没有掌声,又该怎么办?
好在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掌声虽然没有赴日式那么热烈,但也足够热情了。
当然,没有像赴日时那么受观众喜爱,大家就难免要担心,这场演出的效果是不是达不到预期,一起卸妆,徐莉说:“思雨,我咋觉得这帮西方人好像不太喜欢我们的演出,你说咱费这么大劲儿,明天的报纸上会不会说咱跳的不好?”
陈思雨说:“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不会。”
想让无比自傲的英格蓝人统一口径,去满口华词的夸赞一个曾经被他们轻蔑,抹黑的国家可不容易,毕竟英格蓝人是老牌的华国黑,有大把媒体人就是靠着黑东方,黑华国来赚销量,搏人眼球的。
即使他们觉得好,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也不会当场改口说好的。
但两部剧的实力摆在那儿,如果这些英格蓝媒体是真正的绅士的话,他们应该也不会硬生生去抹黑她的。
所以媒体的反响到底会是什么样的,陈思雨也很好奇。
第二
天一大清早,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就把各大媒体的报纸全买来了。
翻译报道,开会,大家做个简短的总结。
针对昨天的演出,目前只有两家报社发表了比较简短的报道,而且都是批评。
一家认为《牡丹亭》和《花木兰》的舞美乱七八糟,矫揉造作,毫无看点。
另一家则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陈思雨,说她是个高达一米七的东方大笨鹅,还评价两场演出,说第一场死气沉沉,第二场吵吵闹闹,不知所云,还认为《花木兰》只是善于幻想,却不善行动的东方人的意淫之作。
二百多号人准备了整整一年,当演出结束,却遭到如此刻薄的批评,且不说外部团的领导们听到英格蓝的媒体居然不礼貌到形容陈思雨为大笨鹅,还指手划脚,批评我们的历史,很是生气。
演员们直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开完会出来,大热天的,徐莉给气的直打哆嗦,说:“思雨,你的舞蹈是连法蓝西人都夸的,这些英格蓝人怎么回事,大笨鹅,亏他们想得出来,这种骂法简直就是在侮辱人,真是气死我了。”
李倩说:“这才一家子批,再多两家子专门批你,以后你就出不了国了吧。”
在外交演出中被国外媒体点名批评,还骂的那么难听,只怕以后陈思雨就没法再出国了。
没有人希望会这样,毕竟外事演出有那么高的津贴,总芭能出国,可全凭陈思雨带着呢。
所以一场会开的总芭上下,所有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陈思雨是团长,得给大家加油打气,她说:“急什么,咱不还得呆一天嘛,明天再看看别的媒体是啥态度吧。”
才一晚上,现在急着发声的,应该是那些销量不好,为了讨好读者,就故意抢先机,占版面的小野鸡媒体,他们习惯了故意歪曲,扭曲,抹黑华国那一套,为了抢先机,估计早在她登台间稿子就写好了。
而真正销量好,有份量的权威媒体人还要查资料,要做研究,哪可能一晚上的功夫哪能写出报道来,到了明天再看吧,看看大媒体会怎么评价。
剧本不差,编导舞美都不差,陈思雨自认跳的也不差。
虽然她知道英格蓝的批家们是最挑剔的,但她不相信他们会众口一辞说假话。
因为只有一场演出,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就该回国了。
正好轩昂从最后一家艺术学院回来了,陈思雨还得问问弟弟最终的决定。
是要留在英格蓝吗,还是去法蓝西。
于万尼亚上校,他的亲生父亲,孩子又是个啥态度。
……
到西方留学,对于从小长在华国的孩子们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轩昂来了几天就看了几天的万花筒,他看到色情杂志在当街售卖,看到年龄跟他差不多的男女在当街接吻,看到女孩子穿着裸露小腹的性感吊带,看到她们手夹香烟,他当然接受不了这些,还很害怕,因为想勤工俭学,他试着问了几家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