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该如何定夺?若是过多,恐怕官职空缺不足;若是过少,又恐寒了天下学子之心。”
赢烈看向众人,问道:“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荀彧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可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以及朝廷所需官员的数量来定。初期不妨名额稍多,以吸引更多人才,待制度成熟,再做调整。”
刘晔说道:“臣以为,还需考虑各地人才的分布情况,不可厚此薄彼。比如某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相对较少,在录取时当有所倾斜。”
糜竺紧接着说:“不错,还应考虑不同科目的难易程度,平衡各科目的录取比例。而且,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在其他方面稍有不足的考生,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特招名额?”
赢烈点头道:“有理,此事还需细细斟酌。”
荀彧说道:“主公,臣以为,这科举之制虽好,但也不能完全摒弃以往的举荐制度。毕竟有些隐士高人,未必愿意参加科举。”
赢烈回应道:“文若,所言不无道理,可将举荐作为补充之法,但也需严格审查,以防滥竽充数。”
荀彧说道:“主公,那对于学馆的管理也需有明确章程,比如学馆的师资选拔、教学内容的规范等。”
糜竺也开口道:“此外,考试的监督机制也需完善,防止考官与考生勾结舞弊。”
荀彧这时说道:“主公,微臣觉得对于科举考生的户籍管理也当重视,以防有人冒籍应考,破坏公平。”
众人纷纷领命,着手制定科举制度的具体方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