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精细,尽显一角式的禅道,老和尚都是十分佩服这马远的禅意的。“
梵婀玲说道:“大师,据说马远的一角式画法,已经传到了东瀛,和东瀛本土禅道,结合成了一体。”
禅师说道:“不错,马远的一角式笔法,传到了东瀛,却是我们文化的一种扩展。东瀛本土之人,和我们所看到的,接触的人,都不相同。我们中原的人,与人交往,重在和合,意即平衡,我们总会寻求一个适合自己和自己团体的一种恰好的平衡点,才能休止。而东瀛人却把事情做到了极致,极度的包容里带有极度的执着,极度的谦和下埋藏着极度的野蛮,极度的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的保守又极度追逐新鲜,极度的忠诚又极度的背叛,极度的勇敢又极度的胆小,充满了这种矛盾,就是东瀛人的特征。“
梵婀玲说道:“不错,我们反对伦理上的二元对抗,文化上追求崇仁尚礼。”
禅师点头,说道:‘想不到,小施主,如此年轻,就有如此独特的见解,佩服。哦,这我们所遇到的
世界,即是和合的世界,一种微显消沉的一元辩证的世界。“
梵婀玲说道:‘我们曾经信神,信龙,信救世主,尤其是我们悲观无助的时候,仰望苍穹不得伸张正义而又期盼公平的时候,和我们深陷苦海又不得自保的时候,都会想起神,龙,救世主。可是真到了那个时候,能够救我们的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禅师点头,说道:”小施主,领悟的如此通透,难得难得。天道昭彰,我们都不可及的超越界,才是修禅修道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我们常常的追求的天道,却被人为降格到了与人道契合,要符合人道的规则,故而降低了天道的标准,使我们不再相信那遥不可及的超越界了。“梵婀玲和杨卓都觉得有理,一时连连点头。
禅师说道:“人为的和合,人道的沦丧,超越界的不可信,成为我们的最大痛点。”
梵婀玲说道:“见叶落而知秋,一角式禅道,却是十分精妙。”
禅师说道:“人生于世,本该如同鸟儿般自有翱翔,累了就在枝头歇会,然后再去翱翔。然而,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抹掉自己的棱角,去适合周围群体的特征,不可得之下,会被视为异类,被逐出了群体。人成龙,成凤,成器,皆不可取,唯有人之为人,才是最大的进境。”
杨卓点头,梵婀玲说道:“人之为物,造化使然。偏有不当之时,会将人主视为龙,视为神道降临,更视为救世主。人性在和合中蹉跎,在岁月洗礼中粉碎,在茫茫世故中逐渐丧失光彩,直至黯然离场。”
禅师说道:‘所有诸般困厄,皆源于不当的群体意念。唯独个人,可以从信念里超脱,成为超凡的个体,但是常常无力扭转群体的腐糜丧乱。情寓于事,无情则无改造世间之莫大玄力。先谋利后谋道,此乃正道。口言仁义道德,而暗地下结党舞弊,则为下道。谋利不可耻,唯独谋利不得法而最可耻。谋利后而谋道,才有可成。如果谋利不成,只求谋道,立功于千秋之后,那只能是舍本逐末,或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这并非告诫我们唯利是图,而是如同苍鹰飞天,独不可能终日里在天空上,终有落到地面或树上的时候,谋利即如后者,谋道就如前者。“
杨卓两个人受教匪浅,点头称是。
老禅师说道:‘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两位且去宽住,我们自无不妥之处。“
杨卓请问禅师的法号,禅师说道:‘寂云,寂静如夜,如云萦绕。“
杨卓和梵婀玲回转了那间静室,坐下休息。
杨卓一直在想,那寂云禅师最后一番话,到底是何用意呢?
梵婀玲说道:‘这禅师最后所言,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过于清高,凡事先谋立身,再求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