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一旦他再次醒来,岂不是依旧如此,岌岌可危?“
蜀中魁想了想,说道:“不然,我们去桃源看看,据说那里有个妙手,叫做曲径幽,他善治疑难杂症,我们可以去求求他。”一时,几个人点头,杨卓想背着陆呈远上路,原述笑道:‘没事,我来吧。“
杨卓说道:‘多谢你了,辛苦。“原述笑着背起了陆呈远,诸人从鸬鹚渡北上,百余里外,就是桃花源之地,那是个神奇的地方,据说进得去出不来,不少人都是心向往之。
到了这桃花源,却是找不到入口,四处都是一般的桃花树,看不到入口。
加之天色转暗,四下里升起了淡淡的雾霭,更是找不到桃花源的入口了。
王维《桃源行》诗云: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此首名篇和陶渊明《桃花源记》并列于世,流传至今。
夜雾笼罩,桃花依旧,可是前面依旧是未知的路程。
蜀中魁看看四周,桃花树都是北面枝叶稀疏,南面浓厚,于是对大家说:“我们都循着枝叶稀疏的一面走去,不可循着枝叶茂盛的一侧行走,就可以一直向北了。”
几个人一看,这办法虽然略微笨拙,但也是行之有效。
几个人循着这桃花枝叶稀疏的方向,一路向北,径直到了一处浅滩处。
那浅滩处,有个半月形的树挂垂落于地,那些却是微紫色的藤萝,缠结于一些树上,垂落于地。
几个人陆续
走过了那微紫色的藤萝下,竟而一下子眼前豁然开朗,道路明晰。
几个人暗道侥幸,竟而从这藤萝中穿过,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里却是十分肃静,夜幕垂落时,只能偶尔听到点鸟儿的叫声。
一行人径直前去,走出了三五里路,看到了一户人家,茅舍简陋,炊烟袅袅,看来是有人在此。
杨卓当先去敲打门扉,那里却无人应答,几个人陆陆续续的进了茅舍,茅舍空无一人。
杨卓正自诧异,那里却陡然传来了一声冷哼:“你们这么多人来这,真是捣乱。”
杨卓看过去,见到了一个老者,从茅屋后面窗户探出半个脑袋,眼睛很小,蒜头鼻子。
但是老者的眼神却很锐利,加之胡须宛如钢针,根根直立,双手微显短粗。
杨卓说道:“老人家,我们在此来找曲径幽老先生的,请老人家指点迷津。”
那老者嘿一声,说道:‘你小子倒是嘴甜,不过到这也无法,因为曲径幽不在这了。“
杨卓说道:‘看来,这里也是名不副实,江湖人人传闻,桃源神医可治百病,看来都是以讹传讹,不足取信。“老者手扶着窗口,眯着眼睛,说道:’你小子别激我,我不知道曲径幽的下落,就是不知道。我在这里几十年了,都没见到曲径幽,你们是从那里听来的?”
杨卓说道:‘看来,今天我算是白来了桃源,大有过宝山空手而归之感,可惜可惜。“
老者短粗的手指头,并起来似乎都毫无缝隙,宛如一个大簸箕,还像是个搂钱的耙子。
老者说道:‘你们来看病啊?你们找到曲径幽也是白饶,他老眼昏花了,一些病都看不了了。“
杨卓说道:“可是,这降魔孤剑的邪气,我们也是束手无策,希望前辈指点。”
老者走进了茅屋,看了看原述背上的陆呈远,说道:“放下来。”
原述把他放在了一个方桌上,老者翻开了陆呈远的眼皮,又看了看他的舌苔,接着按了按他的胸腔,拍了拍他的头骨,一时抓抓他的肩臂和腰胯关节,最后一按他的膻中穴。
杨卓说道:‘这伤势如何驱除,请前辈指点。“
这老者捋了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