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日早出晚归,累是真的累,手臂酸得都抬不起来,但是刨除食材成本,王大婶足足赚了三两多银子。
她没有抠抠搜搜,给了杨氏一两当做是帮工费,杨氏拒绝后,就威胁再这样,以后也不找她当帮工了,杨氏只好收下。
凭着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一笔颇为可观的酬劳,杨氏兑现承诺,买了肉准备做顿汤面,与孩子好好庆祝。
此事,最高兴的莫过于龙凤胎,最近天天到县城,零嘴吃不停,完了娘亲还做大餐犒劳。
比过年更有意思。
可惜,快活自由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一年一次的秋收还是如约到来,戴上草帽,背对着大太阳,乔安感觉后背都快湿透了。
村里的小孩都拎着篮子,跟在大人后头,把散落的稻谷捡起来。
刚收割的稻谷,需要装进袋子,这里没有农具脱粒,只能靠人力反复捶打,收割脱谷晒谷统统离不开人。
这时候,就显现出家里人口多的好处。
乔子阳累的挺直腰,扫视一圈,看着乔安割的像狗啃的稻苗,忍不住扶额,“姐,要不你负责把收割好的稻谷脱粒吧。”
乔安不明所以。
不是说好全部收割完,再装袋脱粒吗?
在乔子阳眼神的示意下,她环视一圈,发现其他人田地都是整整齐齐的,只有自己附近,割的东一块,西一块,不知情的还以为稻谷被人偷了。
霎时间,脸上红得像抹上了胭脂,眼里带着几分羞涩无措。
难得见到乔安这样的表情,乔子阳出言宽慰她,人各有所长,而且脱粒晒稻同样重要。
乔安嘴上不说,心里却不愿就此罢休。她记得农耕时代除了镰刀,还有一种用来收割小麦的钐刀,或许可以改造成为收水稻的农具。
具体如何制作,还要仔细琢磨。
凭着记忆,她一晚上画了好十几幅草图,关于铁刀固定的方法,纠结不已,最后定下在铁片一侧打下圆孔,镶嵌在夹板中间。
其余的,就是把竹篾弯成大半个圆,做成大撮子,封口处,木钉插进上下两层薄木板,使其稳定,在一侧留出几个圆孔,跟铁片圆孔重合,最后左右两端套上绳环。
确认好图纸,乔安便四处找材料,其中最关键的铁片,还得找关系才能拿到手。
当下各州对铁制用具管制非常严格,中部和北方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就是用斧头、铁锹作为武器,朝廷为了避免祸事发生,又不耽误农事,直接从原材料限制了铁制用具的数量。
这回是特意拜托陈大勇,疏通了关系,才换来一片。
越发融入这个朝代,越觉得荒诞不经,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层权贵不反省己身,反而用武力,用封禁企图压制一切动乱。
终有一日,就会自食其果。
拿着新到手的铁片,乔安用木头绳索将其固定在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拼成简易版的钐刀。
在半空中挥舞几下,没有松动。
“姐,这个真能收割稻谷吗?”在乔子阳的印象中,这种竹撮子一般用来筛稻谷,单单加了铁片,就能换成别的用途吗?
乔安没办法给出准确答复,是马是驴,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转动身体,扯着两端的绳环,从斜上方快速往稻谷挥去,一下就割下弯腰七八次的量,比起机械化农具还有很多不足,不过与现下对比,也算差强人意了。
原本成年男子一天只能割一亩地,有了钐刀之后,四五亩也不成问题。
尤其是乔安力气大,一天就能割完十亩。
短短两天时间,就把地里的稻谷收割完成,其他作物,就留着慢慢采摘。
等到王永贵腾出手,准备到地里帮忙时,放眼尽是断裂的稻苗,“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带着疑问,他敲响了乔家大门,就看到割好的稻谷整齐囤放在院子里,“你们几天就收割好了吗?”用手抓起稻谷,他心里还是难以置信。
“王大叔,安安做了一个收割农具,特别好用,就是需要费力气,那个叫……”乔子阳扭头看着他姐。
乔安指了指院里的大撮子,“是钐刀,成年男子用它,每天能收割四五亩。王大叔你家收割好了吗?这个工具暂时不用了,等会让子阳亲身示范一下,你们带回去收割稻谷吧。”
说完,继续折腾手上的打谷机,这个又是乔安为了省事,琢磨出来的农具。
“这……”原本下意识要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