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阳唤账房取钱,却被李四儿婉拒:
“殿下,三石弓已是厚礼,其价远超虎皮。”
“对了,三石弓你已取回?”
“正是,归途偶遇晁大师,他特为此弓命名‘荡寇弓’,寓意深远。”
李四儿背后解下三石弓,奋力一拉,弓弦震响,沉闷有力。
“这弓铁铸而成,配以虎筋为弦,据说连将军的神臂弓也难以媲美。有了它,我射箭更有如虎添翼,百五十步外,精准无误,远远胜过倭寇火器!”
“荡寇弓……”魏阳深知晁大师用心良苦,旨在以弓助魏阳驱逐贼寇。
“李四儿,你长途跋涉而来实属不易,何不随我至后堂,共品茗点,聊表款待之情?况且,我还藏着几句要紧话,欲与你私下商榷……”魏阳面容肃穆,心中暗自筹谋,此乃收揽这位神射手的绝佳时机!
“殿下稍候,忘了一提,在我离开穹窿村之际,已将殿下所需的三十二柄重剑,以及那柄三米余长的巨斧一并载于驴车之中。”言罢,李四儿揭开了覆盖驴车的虎皮,底下赫然显露出那些沉甸甸的兵器。
“难怪你驱车如此吃力,这正好,稍后便将这些利器交付张统领。眼下,还是先进后堂再说。”魏阳言笑晏晏,领着李四儿往内堂行去。
未急于吐露心迹,魏阳转而以探询之态开口:“李四儿,作为穹窿村的子民,想必昔日常受山贼侵扰吧?”
“正是,那些恶贯满盈的山贼,为财不惜屠戮无数无辜,我的舅舅与几位叔父皆命丧其手!”李四儿语带悲愤,眼中似有怒火燃烧。
“你可愿为逝去的亲人报仇雪恨?”魏阳再问。
“日思夜想,何尝不是?”李四儿坚定点头。
“若是对付倭寇呢?”
提及倭寇,李四儿的怒意更甚,双拳紧攥:“倭寇之狠毒,犹胜山贼百倍,妇孺亦不放过!若殿下当日遇袭的是倭寇,我的箭矢必令其头颅开花!”
魏阳闻之大喜,忙接言:“好!真男儿也!李四儿,我即刻委任你为百夫长,兼宁德教头,与我并肩抗倭!”
此言一出,李四儿却是满面困惑:“殿下何意?我一介平民,怎堪此任?还不如按殿下的吩咐,去酿造那虎鞭酒实在。”
“我言非虚,我意在组建一支千人之众的民兵,使之皆精于弓弩。而你,无疑是传授弓弩技巧的最佳人选。”魏阳认真道。
“殿下,此话当真?我虽善射猎,却不懂教学之道啊。殿下勿要为难于我……”李四儿苦笑连连。
见李四儿犹豫,魏阳终是道出真相:“李四儿,不足月余,倭寇将至!”
“何?”李四儿惊愕之余,与众人无异。魏阳遂简述缘由。
“你可明了?连身为皇子的我都需披甲上阵,你一身绝技,岂能临阵退缩?”魏阳反问道。
“无需多言,李四儿虽书卷气浓,但也知恩图报,身为男儿自当守土卫疆!殿下吩咐何事,李四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四儿慷慨陈词,神色激昂。
“好!随我来!”魏阳欣喜,随即唤醒张之洞,携重剑与巨斧前往校场。
校场之上,张之洞将兵器分发给精选出的三十二名壮士。
魏阳则借此机缘,引荐李四儿予柴郡生及老将袁旺。
李四儿与同乡袁旺旧识,二人交情匪浅,更有饮酒谈天的过往。魏阳趁势托李四儿于袁旺门下,望他传授军事智慧与训练之法。
此刻,兵器分配完毕,张之洞却未即授剑阵,反召集一百执剑卫集合。
“请殿下与微臣同登高台。”张之洞拱手道。
魏阳颔首应允,不明其意,却见张之洞神色严峻,料定此举至关重要。
踏入校场的高台之上,张之洞当即如展开羽翼般,响亮地陈述起来。
“短短十日,剑法精髓倾心相授,你们的力量日新月异,但请记住,无论多么强悍,若仅限于此,你们终究只是棋盘上的一枚小卒,而非守护疆土的利剑——执剑卫!可有人能悟透其中的奥秘?”
言毕,人群交头接耳,纷纷摇头无语,即便是聪明如魏阳,也难以揣摩其中的深刻含义。张之洞接着说:
“要成为执剑卫,王的贴身卫士,首要铭记的是:忠诚!缺乏坚定不移之心,无法肩负起执剑的重担,只能永远冲锋在前。各位扪心自问,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话音刚落,执剑士们互相注视,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无一人甘愿只做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