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元代,出现了一批一批硕大的大碗、大罐也不足为奇。
那么问题就来了,制作配方上需要改变了。
元代以前的汉族统治者,是比较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所以瓷器在制作上,更多的是追求精巧细致的小件瓷器。
因而在唐宋时期,人们只要使用原来的“一元配方”的泥料,就可以满足瓷器烧制的要求了。
但是这种泥土,满足不了烧制大件瓷器的需要。
制作大件瓷器,得需要专门的高岭土。
当然,天域不是没有高岭土,只是用不着,景德镇就盛产这种泥土。
在景德镇的回回匠,就是在景德镇开采这种泥土,掺入瓷石中加以混合,以提高了泥料中铝的含量。
这样可以让瓷胎在烧制过程中,可以耐受1300度以上的高温,也可以让胎体变得更加坚硬并且呈色洁白。
这种配方就叫做“二元配方”,才能制作出硕大的瓷器。
当发现高岭土和二元配方出现的时候。
回回匠一直寻找的,能够和他们国家的优质钴料——苏麻离青相结合的泥土终于找到了。
青花瓷也在这种对大的追求下出现了。
青花瓷一经出现,不仅大受元朝统治者
的喜爱,也得到了外国人的钟爱。
大瓷器,也满足了西方地区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与蒙古族同属游牧民的西亚人民。
他们的餐饮中也需要大盘、大罐。
所以在国外贸易需求的刺激下,青花瓷的生产进一步加大。
而且,元代社会的审美,也奠定了青花瓷的审美趣味。
元朝统治者,他们是来自漠北的游牧民族。
蒙古人崇拜蓝、白两种颜色。
这两种颜色,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这和蒙古族中流传的“苍狼白鹿”的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蒙古秘史》有记载。
元朝人的祖先,是天生的一个苍白的狼,和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之后产下一个人。
这人名字叫做巴塔赤汗”,而其中苍狼就是青色。
如此,苍狼、白鹿是元代蒙古族人的祖先。
而蓝、白两色,则被理解为万能的“长生天”伟大的祖先的标志。
比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元世祖出猎图》中,元世祖就是身穿白色大袍,马上铺着蓝色的泥障。
再则日常生活中,白色也是蒙古人常见的颜色。
如白色的羊、白色的牛奶等。
而且在蒙古人心中,白色物品的多
少,已经成为了蒙古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成为了蒙古人心中的吉祥色。
而蓝色在蒙古人心中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属于代表蒙古族的色彩。
蒙古族的祖先立国,就曾给国家取名为“蓝色的蒙古国”,把国旗定为蓝色,把首都定为“青城”。
蒙古人所崇拜的这两种颜色,有一日能在同一个物品——青花瓷上表现出来,那一定是让他们很高兴的。
统治阶级的这种喜欢,当然会促进白底蓝花的青花瓷的生产。
那么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自然也会给青花瓷的生产,给予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所以青花瓷,很容易走上了一帆风顺发展的道路,才能够出精品。
所以,元代青花瓷的产生能够一下子成为了精品,其很大的原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的。
具有天域自古以来,制瓷工艺的基础,更重要是西域的苏麻离青的再次传入,和回回匠的东迁。
在这种万事俱备的条件上,青花瓷应时而生了。
并且是以高超的工艺技术制作而成,一经诞生就是精品。
更幸运的是,它契合了元朝统治者蒙古人的胃口,使其发展更加顺风顺水了。
元朝不足百年,真正称得上是“元青花”的瓷器,还得从其设立“浮梁瓷局”之后算起。
再加上元末战乱,真正生产元青花的时间更短。
从元末到现在也六七百年了,元青花存世量自然不多。
很长时间里,别说有意识的收藏,就算认识也不被认识。
在元青花以前,瓷器的绘画和刻花,都由民间的陶瓷工匠完成。
因为元末的战乱,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不约而同云集到战事相对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