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五国(四国)】联军并没有幻想灭秦的想法,他们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联军的战略目标很简单,就是打下秦国气焰,削弱秦国实力,令秦国短时间难以东进。
这是最根本的战略目标,但是除此之外,其余目标都不太一样了。
就像大家都还想再顺便抢一些土地城池,得一些好处。
但是对此,只有三晋最热衷,因为抢到了,大概率也没其他人的事。
对此楚国内心是矛盾的,削弱秦国可以,但是最好也别让三晋强起来。
燕国则是内心强烈反对,尤其是赵国,万万不能让他再变强。
即便三晋热衷,但是也都互相防备,都担心对方太强了,毕竟几家人也都是挨着的。
尤其是赵魏也是血仇,恨不得狗脑子都打出来。
一个目标都没办法坚决一致的联军,想要胜利,实在是.
又一次证明了,自古以来,团结最难,可以团结最多人的,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秦国这边则是完全不同了。
蒙骜对于此战绝不敢掉以轻心,联军的所有动向,都是先放到蒙骜桌案,然后才到嬴政桌案的。
嬴政的全力支持,充分放权令蒙骜无丝毫后顾之忧。
联军人数虽众,但是蒙骜并不放在眼中,这次自己手中的力量太强了,怎么都必胜,主要是怎么才能尽力减少损失完成战略目的,并且尽可能消耗对方元气。
看着联军慢悠悠的进军速度,蒙骜嗤笑一声,骄兵必败!
人心不齐,士气骄纵,既然如此,不好好利用,岂不是太不尊重你们了。
六国联军的进军虽是慢悠悠,却是比想象中还要轻松,一路上大小城池那是望风而降,基本没什么反抗。
春申君和庞煖却是不敢放松,秦国哪是这么好欺负的?
这一路进军本就不快,按理说秦军早该准备好了,但是却是望风而降,这肯定有问题啊!
诸国将领皆是不敢轻敌骄纵,但是却挡不住底下士卒越发散漫骄纵。
毕竟在普通士卒看来,六国联军这百万大军,任何敌军,哪怕是秦军,就是应该望风而降才对!
秦军虽强也是人啊。
咱们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给秦军淹死了。
这一路秦军的应对也证明了大家伙想的没错。
这才对嘛,正常人谁看到这么多大军不投?
投之前兵器粮草等军备还来得及带走,就已经证明秦军足够精锐了。
真反抗才是傻子,那不找死吗?
在诸国将领极力约束下,联军倒是也没做什么祸祸百姓的事。
一则后勤压力巨大,不敢耽搁;二来城池官吏百姓也都配合,此次打的旗号又是秦国暴虐无道,为解救苍生而来,自然不好祸祸百姓。
既然百姓老实,没必要给自己找事,非逼得人家玩命,何必呢。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此次攻秦,若是打下城池,那就是自己家的了,破坏太蠢了。
若是最后不太理想,打不下来城池,得罪死秦国也没好处不是,以后秦国打过来也报复,那又何必。
种种原因下,诸国将领也都是尽力约束百姓,而他们一路进军顺利,没打什么硬仗,没什么大的损失,自然也没激出什么戾气,百姓倒也没受太多折磨。
这个时代城头变幻大王旗太快了,除非必要,否则还真没有祸祸百姓的习惯。
当然,再怎么约束,许多百姓也难免被折腾的够呛,也难免有死伤损失,六国五十六万人,那是什么人都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乱世,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而这一切也都是早就制定好的计划,联军一路顺利,直到函谷关下,才是停下来了脚步。
这一路进军,好似旅游一般,联军士卒的锐气几乎已经尽了,戾气也没养出来,多出来的只有散漫与骄纵。
还有诸国内部的一些争斗,毕竟这许多士卒隶属不同各国,经年久战,彼此深仇,难免多有摩擦。
若非各国互不信任,各自为营,各自约束,真要合营一处,那可真是有大乐子看了。
即便如此,也是摩擦不断,一路上处死上百人,才勉强压下,但是也绝说不上和谐。
到了函谷关,春申君与庞煖率领诸位将领一同视察地形,没一个能笑出来的,除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