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一路从京城赶来,本来是约好了时间的,没想到有人捷足先登。
跟在秘书后面,东哥还在嘀咕,究竟是哪一位大神。
门一开,办公室的人齐齐看去。
他长得浓眉大眼,西装革履,手里头拎着两个礼品盒,看着像是个跑销售的业务员来客户这儿维系感情。
东哥快速地扫了一眼,坐在徐大姐对面的两个是两个年轻人,几人坐着的距离似乎是关系匪浅。
东哥一脸憨笑:“大姐,给您带了些年货,别嫌弃哈。”
东哥想要放下,正好瞥见办公桌旁边几盒特产,小眼神立马扫向了沙发上的一对年轻男女。
这是他们带来的?
什么路数?
居然和自己一样的套路。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心中的疑惑。
“没想到你们想一块去了,这么多特产,过年都吃不完呐。”徐新打趣道。
刘强冬笑了笑:“东西不同,心意是一样的,这两位是?”
徐新互相介绍了一下。
优团?东哥心中一动。
他在京城都听说了徐大姐再下重注,两千万刀投了刚刚起步的优团网。
十八岁还在读书的毛头小伙,拿到如此多的投资,不得不让他眼红呐。
“郭总、朱总,久闻大名!”东哥客气地过来握手。
朱昱霖也没想到,在电商中赫赫有名的狗东老板看起来憨憨的,急忙站起身来。
她忍不住看了一眼郭嘉逸,如果加入优团项目,或许这般在新闻中活跃的人物,自己平常是很难见到的吧。
郭嘉逸对东哥的了解可就深入不少,只能说商业圈、娱乐圈、法治圈当中活跃的话题人物,动辄就能够上热搜头条。
那抹标志的小白毛还不明显,不过已经能够初见端倪。
东哥的创业起点堪称卑微。
别的大佬要么是技术精英,要么是金融才子,真从基层实体商业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只有他了。
原本是想要当官的,所以才高分选了个人大的社会学这种超级天坑的专业,谁知道上了学就开始心思活络,与其当个体制内的小兵,不如创业。
在和他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软件领域,靠编程积累的第一桶金。
然后不知道怎么想的开了一家小饭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
毕业之后依旧是不安分,决定辞去高薪工作,在中关村创业,卖刻录机和光碟。
郭嘉逸挤眉弄眼道:“刘总不认识我了?”
东哥一愣,开始头脑风暴,难道之前见过他们?
不应该呀,自己常年在京城,他们两个是在金陵,一南一北的,见面的机会应该不多。
难道是某次商务聚会?
搜索枯肠,一无所得,刘强冬憨笑道:“我有点脸盲,是什么时候见过的?”
哎~就是这个,绝壁的原版正货,舒服啦。
“我是江浦的,以前江浦和宿前是一起的,算是老乡,一个地方人,多少感觉到熟悉。”郭嘉逸解释道。
东哥是宿前光明村人,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县,隶属于江浦地区,直到87年宿前才撤县建县级市,到了96年,沭阳、泗阳、泗洪3个县从江浦市划归宿前市,升级为地级市。
所以说是一家,没什么大问题。
其实那一年还有一个杨泰分家,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环泰高铁圈”。
听说这两位还曾经是老乡,徐新就更开心了:“没想到,实在是太巧了,你们到时可以多交流交流。”
东哥有些尴尬:“是……是挺巧的。”
苏省的事情,很多时候自己人都搞不清楚,更别说是徐新这个山城的人了。
这里头还有一个专区的概念在里面,再说江浦也改过几回名字,从认同感来说,感情是很复杂的。
徐大姐没察觉出异样,正好年前事情不多,拉着几个人就开始侃大山。
聊了几句,东哥有种伯牙子期、知音难觅的感觉。
自己大学期间开始创业,摸爬滚打了好几轮,三十不到就创立了京东多媒体。
他一直觉得自己爱社交、讲义气,谁知道一遇到郭嘉逸,对方一上来就是“东哥、东哥”地叫唤,比自己还自来熟。
关键是,脸皮绝对和自己半斤八两。
刘强冬试探道:“老弟,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