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龄闻言,放下手中的茶杯。
“愿闻其详。”
“这个故事发生在京城灵峰山。彼时的断雨道长只是在太清观修行的小道士,并不如何出众,反而更爱在屋顶上乱蹿。当时的方丈九元道长念其顽劣,要他下山见人见世,参破人间。”
郑延龄自然也知道这位断雨道长。
断雨道长仙逝之际已经年近古稀,在京中除了先帝和元相,并没有什么来往特别频繁的人。
既然是元辞章所言,想来是从元相那边听来的。
郑延龄道:“然后?”
“断雨道长闻言,欣欣然走入了人间,达官贵人信奉这些,对九元道长的徒弟自然推崇至极。断雨道长在王权富贵中斡旋了一阵,便决心完成师父所托,去坊间看看这人间。”
“道长来到了燕州的一个小县城。那个小县城虽然离京城一步之隔,却无马车满路,香粉无数,只有衣裳褴褛的老人孩子,壮汉埋头山野,顶着炎炎天光耕田劳作。”
“断雨道长见到此番情境,很是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师父口中的人间。”李意清说到此处,微微一顿,继续道,“道长在村口摆了个摊子,前三天无人问津,第四天走到两个人。”
李意清故事讲得动听,郑延龄不知不觉被带入其中。
见她停下,忍不住追问道:“后来呢?”
李意清不慌不忙地继续道:“是一个婆婆和一个怀胎八个月的妇人。见婆婆急急拉着怀孕的妇人,断雨道长很是心急,以为妇人出了什么事情。”
“妇人满面泪痕,婆婆则是一脸心急。婆婆问断雨道长,问他能不能算出妇人怀中孩子的性别。断雨道长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询问,忍不住问妇人发生了何事。”
“那名妇人被他一问,忍不住放声大哭。在眼下腹中这胎之前,妇人已经生育三女,庄稼人贫瘠,养不起这么多女儿,便丢进竹箩任其随江流而下。”
彼时这样的做法在村中不算少见,更有狠心的人家,会将自己养不起的孩子直接埋了。
“妇人说后,婆婆伸手拧她的胳膊,而后急急忙忙看向道长,问可有法子。断雨道长第一次直面人间,心中五味杂陈,既酸涩又悲戚,伸手在妇人面前掐了一个诀,半响后告诉婆婆,说妇人怀中的孩子是个天生的富贵命,若是儿子,必然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若是女儿,也能飞上枝头金尊玉贵。只是天机不可泄露,切勿对他人提起。”
“断雨道长说完后,婆婆欢天喜地地拉着妇人离开了。后来断雨道人去看过那个女孩,女孩七八岁,因为他的一句箴言,她被保护得很好,脸上满是灿烂的笑。”
女孩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性命是面前这个看上去有些邋遢的道长救下的。
郑延龄听后,沉默了片刻,而后才道:“断雨道长并未真算,而是用似是而非的话语。虽非修道之人的快意直言,但也算积德行善了。”
顿了顿,忍不住补充道:“那个被他救下来的女孩,可真是幸运。”
李意清看他神色诚挚,继续道:“当时年少的断雨道人初见人间,而不懂人间。他自幼在山林修行,那些本该用来算卦和批命的真本事却没拿出来,而是用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语和一句不知真假的预言,换来一个孩童的平安长大,为此很是迷茫了一阵子。”
郑延龄道:“世人大多如此,道长虽有真才实学,百姓却只听得见自己想听的。”
“断雨道长并非沉湎悲伤之人,他开始守在江流的下游,看着迎江漂流而下的婴儿篮,这些篮子并非每一个都有人,其中十有七八已经在顺江而下的过程中被水浪冲翻,即便有婴儿在其中,也都已经断气。道长心中悲苦,主动前望村中收养他们养不起的婴孩,安置在京郊的养儿堂。”
“养儿堂?为何我从不知道有这样一处地方?”
“养儿堂只存在了七年,后来越来越多人知道道长的行为,主动将孩子丢弃,断雨道长无法,只好关停。他知道能改变这一切的只有风调雨顺百姓和乐,可是这样的天时地利人为,光靠他一人几乎是不可行的。他在多年的钻研中,研制出一种能让人短期无子的药,可惜这种药也没能推广,因为农户并非不想要孩子,而是需要男孩。”
李意清说到此处,语气有些悲伤,“断雨道长一生所求,除了荔枝壳,几乎都是失败的。”
郑延龄久久不语。
他为官入仕,就是希望能改变这一切。
曾经的他,愿意为了心上人的公道放弃唾手可得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