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长安城,封地离着近的也就罢了,离着远的老百姓就苦了,走几百上千里的路来交税,劳民伤财。
贾谊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好,上书皇帝,说这些侯们都该去自己的封地。
此议一出,肯定是引来一片反对之声,想想这些侯们,要么是非常高级的国家干部,要么是军功在身,不可一世,动不动就老子当年提着脑袋怎样怎样。再加上贾谊平素的表现太过耀眼,吸引了太多人的注目和赞赏,老家伙们都感觉受到威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周勃、灌婴为首的一大批老资格人物,联合起来反对贾谊,说这个洛阳来的小屁孩没安什么好心,他想专权,为了避免祸事出现,保持政局稳定,陛下你应该把贾谊赶走。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这让刘恒陷入两难。不过贾谊说的也正是刘恒心里想的。除了上边那些原因,刘恒本人对这些侯们也没什么好感,每个都是居功自傲,不把他放在眼里,刘恒也不大敢去惹他们。
把这些人从长安赶走,他正求之不得,但是这些人谁都不想走。
刘恒最后采用的方式是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下令这些老侯爷们,没事回自己封地去养老,有官职在身走不开的,让自己儿子去,别都在长安城里乱转悠;贾谊你也别在中央干了,去江南给那个长沙王吴臣做太傅吧。
长沙王也是帝国唯一一位不姓刘的王。
这一下给贾谊的打击太大,从高处重重摔下来。
长沙国差不多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马王堆汉墓都知道吧,就是长沙国一位高级官员的陵墓。
那个地方当时还没开发,基本上都是原始森林,气候潮湿,人口混杂,在中原人包括贾谊的眼里长沙国就是蛮夷之邦。
贾谊背上行囊,回头看了长安城最后一眼,向南行去,他觉得自己在那个地方活不几年了。
长安城内,侯爵回封地一事进展得很不顺利,所有人都在找理由留下。刘恒一看这也不是个事,都赖着不走是吧,好,我杀只老公鸡给你们看看。
绛侯周勃,你的封地是高皇帝给的,不去就藩对不起他老人家吧?你这丞相别当了,给大家做个榜样,回绛县养老,也替国家教化子民。
人家皇帝都点名赶人了,周勃再不走说不过去,从他被返聘到如今不过十个月,眨眼天堂,眨眼人间,走走走,回去做个土皇帝也罢。周勃走了。
剩下的一看封户最多的周老爷子都被赶走了,皇帝这是要搞新陈代谢啊,咱也别在这儿耗着了,免得惹急了皇帝找个理由废了封号,太得不偿失了,走吧。
长安城马上清静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