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不缺有底蕴的宗族,从县,到郡,至州,有着等级分明的阶级区划,地方豪强,寒门庶族,郡望士族,州起世家,而在他们彼此间,还有更细致的划分,门第之见,在汉末是极重的。
而形成这一现状的,就离不开一项制度。
察举制!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乃是汉室主流晋升渠道,不过传承的时间久了,却渐渐被这些阶层把持住。
正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凭借一部《孟氏易》家学,使得无数门生愿投继而进修,而袁氏四世皆有位处三公者,继而门下有无数故吏,如此经营之下,使得袁氏到袁绍、袁术这一代早已名满天下!
当今天下与汝南袁氏齐名,唯有弘农杨氏,杨氏亦为四世三公,只是杨氏不像袁氏那样,有袁绍、袁术两位诸侯!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隐隐已有门阀之姿,这些特称,可不是随随便便起的。
就像世家,如果没有名满天下的家学,即着释经书的话,哪怕底蕴再强,土地众多,家财万贯,也不可能跻身此列。
汉末是残酷的。
汉末是现实的。
这是属于享有特权群体的时代,至于籍籍无名的黎庶,不过就是生产资料罢了,死再多,其实也掀不起任何波澜。
只是这群雄并起的乱世纷争,已然影响到各地的寒门庶族、豪强士族,乃至世家,而他们的选择与博弈,也间接加剧了这场纷争。
这才早就了脍炙人口的汉末。
朝阳东升。
驱散了宛县的黑夜。
阳光撒照,但宛县却没有太多生机。
死气沉沉的。
这就是宛县的现状。
太守府外。
一辆辆奢华的车驾,从宛县城各处驶来,一时间竟使太守府外有些拥堵,这可忙坏了府外值守的曹军将士。
“子瞻公,您也来了,许久未见,某还甚是想念啊。”
“伯仁兄,汝不是在府研读经书,怎也来此凑热闹呢?”
“没办法啊,曹司空之子亲派人来送上请柬,某实在不好拒绝。”
“孟和兄,近来可好?”
在太守府外,一名名年纪不一的人,穿着华丽的服饰,三五成群的结伴前行,他们边朝太守府内走去,边闲聊着。
看似和谐的一幕,实则暗潮汹涌。
不少人看似是在交谈,实则是在试探。
毕竟他们此来,是镇守南阳的曹昂广发请柬,盛邀他们来太守府一聚,对此,很多人都不好拒绝。
谁都不曾想到领军来伐的曹操,会在拿下宛县后,迅速夺占博望、堵阳、育阳等地,继而迫使南阳北部诸地皆降。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在宛县坐镇之际,尽管他们屡次持敕拜访,却没有得到曹操的召见,这难免叫很多人有想法。
是。
曹操迎奉天子定都于许,是让天下各路诸侯敌视,可眼下的情况,是南阳北部诸地皆被曹操拿下,眼下他们是在曹操的地盘下,如果惹得曹操不满,继而给宗族惹来祸端,这是得不偿失的。
曹昂作为曹操长子,今奉命镇守于南阳,且曹操极其宠爱此子,对于多数人而言,谁敢轻易得罪曹昂?
“子宋公,您对此子是怎样看的?”
在一处,几位老者聚在一起,在他们身旁则跟着不少人,尽管隔着些距离,尽管与结伴之人交谈,但无一例外,众人的注意,皆在这几位老者身上。
“志和兄此言何意?”
觉察到这些的朱野,故作没有看见,看向眼前老者道:“莫非是有什么想法?”
“呵呵~”
老者笑道:“某能有什么想法。”
老者嘴上这样说,心底却暗骂起来。
这位老者身份可不简单,乃宛县任氏家主,唤作任健,其祖上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任光!
到他这一代,任氏是比不了从前,但在宛县,在南阳的底蕴仍在,当然就是仕途方面也不比先前了。
而与朱野,任健同站的几位,一个个身份也都不简单。
吴忠,其祖上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吴汉。
卓彬,其祖上是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之一的卓茂。
李贺,其祖上乃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之一的李通。
赵泉,其祖上乃东汉初年大臣,以太傅、录尚书事致仕的赵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