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啊,百年来我们矢志不渝,我们怎么可能不是大汉的忠臣呢?”
列侯们闻言纷纷垂首齐声道:“至高的素王上皇啊,我们在这里立下了誓言,像星辰拱卫皎月一样啊,拱卫皇室,像长城守卫诸夏一样啊,守卫社稷,用尽我们的气力,奉献我们的骨血,直到生命的尽头,直到大汉的终结。”
众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团建誓言,而是通过这一番举动,向皇帝表明态度,我们都是大汉忠臣!
刘进闻言又是气愤,又是欣慰,心绪复杂到了极点。
“陛下!”
突然有宦者走进,急声道:“陛下,丞相听闻您昏倒,忧虑之下竟然昏倒,刚刚传来消息,丞相薨了。”
!!!
丞相自杀了!
这是几乎所有人的第一想法,皇帝一死,丞相的结局就是注定的,不堪受辱之下自杀是很正常的。
大将军的脸色有些难看,他现在不想杀丞相,流放了之后还能捞回来体现仁慈,现在这一搞,显得他不能容人。
刘进沉默了一瞬,然后嘶哑道:“丞相是个忠臣啊,应该厚葬他,以全朕和丞相的君臣情谊。
立刻去!”
没人在意这件事,所有人都目光熠熠的盯着皇帝,他们来到这里是有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那就是关于大汉未来的继承人。
刘进明白,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说道:“自从素王上皇制定宗法以来,除洛氏的爵位由素王上皇亲自指定外,家族总是由儿子继承,素王大力的支持这样的行为。
但朕无子,江山社稷却不能空悬。
周武王曾经想要将王位传给素王,说素王会成为尧舜一样的圣王。
素王上皇啊,尧舜又怎么能够及的上他那样的伟大呢?
朕不是周武王那样能够率领天下群雄征讨独夫的圣王,朕不是那种能够堪平天下的圣王。
朕平庸。
我大汉也没有素王上皇那样的天人。
但朕还是希望能为大汉选出一位尧舜一样的君主啊,弥补朕的过错,振作大汉的国祚,若是如此,朕也就能面见列祖列宗了。”
皇帝这平平淡淡的一番话,提到了武王和素王的事迹,便将选择的范围定到了他的兄弟之中,这将是大汉第一次兄终弟及。
孝武皇帝刘彻的儿子还是不少的,不过嫡子只有刘进一个,其余的都是庶子,大汉只有立嫡的规矩,都是庶子,该让谁上位呢?
没人说话,皇位的推荐不是那么好说的,他们倒是不畏惧插手皇位继承,这是为大汉社稷,是值得称赞的行为,只是可能会被未来的皇帝记恨。
刘进望了众人一眼,说道:“朕有八个弟弟,皇位要从这几个人中选择,众爱卿可有什么想法吗?
大将军,丞相不在,你是百官之首,你先说吧。”
大将军闻言向前一步道:“陛下!
臣斗胆,素王说国赖长君,周武王说八岁稚童不能治天下,先帝皇九子,未加冠,不可立!”
这一段我写的很艰难,因为这一段实际上已经和历史上的思想很不一样了,我需要不断的推演那个世界的人的想法,他们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他们的道德观念,君臣意识,权力架构都很不同,就像我们有时候不能理解西方古代的很多事情一样,从这一卷开始,我希望书友们能不用我们这个世界的想法,去代入书里角色的行为。
第426章 迎立
这是一个惊天的变故!
宫中慌乱,宫外震撼,几乎所有人的脑子都是嗡嗡的,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皇帝怎么会突然而崩呢?
虽然刘进仅仅是昏迷,但是在大汉朝,皇帝昏迷等于死亡,这是数十年的经验之谈。
问题是皇帝刘进和之前的皇帝不同,“他没有继承人,谁来承继大汉的社稷正统?”
除了极少数的人在关注刘进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未来的皇帝是谁?
皇帝要姓刘,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因为西南夷战事而和皇帝对立的军功勋贵也没有想过颠覆刘氏的社稷。
大将军府。
望着面前的同僚,大将军微微叹息道:“既然皇帝将崩,之前的是非对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该是向后看了。”
大将军这些人为什么痛恨皇帝,甚至到了这个时候,都不觉得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但是皇帝刘进却气愤到直接将死的地步呢?
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身份状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