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魏延和郭嘉,结合西园八校谍报人员送过来的信息,对联军的军力做了如下分析。
并凉两军,作为精锐边军,步骑结合,一直在前线对战,各有10-20万人上下。
朝廷禁军,加上羽林军,约有6-8万。
荆州刘表,荆州人多地肥,南人善水,水军5万以上,步军10万上下。
幽州公孙瓒,步骑结合,5-10万人。
徐州陶谦,步骑结合,5-10万人。
益州刘焉,以步为主,5万人上下。
而魏延,扩招后,则有40万大军,大概是联军一半。
而南阳汉中两地,一千万人口左右;联军地盘掌控的人口,四到五千万。
不管军队人数,人口,资源,看起来都有的一打。
但在高端人才资源上,魏延南汉一方,只有魏延、郭嘉、赵云、太史慈、黄忠、徐晃、周仓几人,谋士更只有郭嘉一人。
而朝廷联军一方,必定人才济济,谋臣武将众多。
高端战力这块,南汉一方,完败。
不过,在魏延看来,刘焉刚占据益州,必定不稳,而历史上其人能力有限,是危险系数最小的一支军队。
而汉中距离成都平原遥远,蜀道险阻,运粮艰难,因此,汉中南面应该是最稳的。
但是,魏延忽略了一点,他是现代人穿越过去,思维也是现代的,内心把所有人都视为平等的个体。
而这个时代的上位者,完全是把底层人视为实现目标的炮灰工具,可以让平民随意生死。
也正是因为这些认知,导致内心对益州的轻忽,汉中南线差点全线崩溃。
随后,魏延和郭嘉召集众人,说明情况,让大家参与讨论,出谋划策,群策群力。
在会上,有人提出了放弃汉中,退守南阳的方案。
但郭嘉认为这个方案就是取死之道,失去了汉中的战略纵深和牵引,朝廷联军可以集中军力在南阳几个关口猛攻,如此,必有关隘被攻破。
有了汉中牵引,朝廷联军则必须派重兵在汉中方向,不然魏延方可以率军从汉中直插长安,过潼关南下,再从南阳出兵,内外夹击,则朝廷,危。
魏延此时,向郭嘉提出,此时是否可以抢先攻取益州成都等郡,荆州南郡等地,让自己具有更大的地盘、实力和战略纵深。
郭嘉思考良久,说道:“丞相施政,据有南阳、汉中两郡已兵精粮足。
此时,据成都,即使易攻,然治理亦颇多耗费,此时占取,弊大于利。
取南郡,则陆地与荆州相邻,不取南郡,则可以汉江为守。”
魏延听了郭嘉的话,深以为然,心中暗道:“还是奉孝看的透彻,自己本质上就是一个想着抢地盘,占地盘的毛头小伙子。”
最后,大家达成了打持久战、消耗战的共识:把南阳和汉中紧密联通在一起,打造成一个乌龟壳,朝廷联军久攻不下,则必退。
而汉中此时物资缺乏,要打持久战,南阳汉中的道路必须畅通;南阳也缺少南北向的直道。
于是,魏延决定在南阳现在东西向官道基础上,新建一条南北向的直道,方便战时互相支援。
并且,加快修建南阳汉中的官道,想尽一切办法在一些小河流、小溪谷上架桥,截弯取直,以大幅度减少道路里程。
在魏延、郭嘉他们在紧锣密鼓商讨应对之策时候,董卓一方已完成了最初的讨论,形成了五路大军共击南阳、汉中的方案,意图给魏延与致命一击。
中路从洛阳攻南阳,这一路又有3条可以进攻路线,该路可能由朝廷禁军、并州一部,担任主力,由曹操、袁绍共同领军。
北路从武关取武关道至丹江口,攻入南阳,该路由并州军担任主力,由吕布领军。
南路以刘表荆州军水陆并发进攻南阳,由刘表领军。
西北路,从西凉攻汉中,该路由西凉军担任进攻主力,由贾诩领军。
西南路,从成都攻汉中,由益州军主攻,由刘焉领军。
各路可从地方强行征兵担任辅助。
任何一路都为主攻方向,率先攻破者,可获南阳、汉中三分之一的财物资源。
虽然心理上,已经提前有所准备,但当细作把董卓五路联军齐击方案摆在魏延等人面前时候,众人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家一致认为,在五路当中,最可能的主攻方向是南路,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