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杨广搞事的动作,永远也不会停歇。
皇帝喜欢做事,这点儿是好事。
而杨广所做的那些事,大部分还是利于百姓的大事。】
【只不过,坐在龙椅上的隋炀帝,从小锦衣玉食,
没见过百姓疾苦,也不懂百姓真正想要的,无非就是一口饱饭,不再忍饥挨饿。】
大明
朱元璋点点头,脸上满是赞同之色,这句话说得没错。
自己以前可是当过流氓的,比任何皇帝都要清楚,
不论是乱世还是盛世,百姓要的就是活下去并且有饭吃。
修建运河,本身是没毛病。
用区区数年时间完成,还征调了百万百姓,他们又怎能没有怨言。
换做是自己,早就反了。
【隋朝之前的魏晋时期,选拔大臣采用的乃是九品中正制。
这种方式,本身的弊端非常之多,极易被世家大族把持。】
【为了给广大的平民提供成为官员的途径,也为了大隋的长久考虑,杨广进一步改革了科考。】
【凡是平民,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识,通过科考,皆能成为大隋的官员。
此举,在华夏史上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隋朝之后的朝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也都是科举制。
几乎没有哪个皇帝,会选择废除科举,而创出新的选拔方式。
他们做的,几乎都是完善与补充科举。】
【科举的施行,使得百姓能进入仕途。
相对应地,这也使得隋炀帝站在了世家大族的对立面。】
【值得注意的是,杨广做这些事,只用了十多年。
毕竟杨广在位时间,就只有十四年。】
秦朝
嬴渠梁叹了口气,从天幕中的信息看,隋炀帝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雄主。
对外征战,修建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修都城,改选拔人才的方式,
这桩桩件件,一个君主只要是做成了其中一件,足以称得上圣主明君。
而隋炀帝不只是做了一件,他全都做了,用的时间还那般短暂。
想当年,寡人与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都不指望一代人能成功。
还为以后,做了长远的安排。
其他的不用多说,就单说科举制这选拔人才的方式,和秦国的变法又有多少区别?
要是隋炀帝不太过急切,眼里有百姓,
单是科考与开凿京杭大运河这两件事,已是足以使其成为留名青史的明君。
而非,使隋朝灭亡的亡国之君。
“商鞅,你怎么看?”
嬴渠梁侧头,看向了一旁的商鞅。
嗯?
商鞅也是一抬头,对上了嬴渠梁的目光,
我能怎么看,天幕上不都把答案说出来了吗?
“国君,依臣看,正如天幕所言,隋炀帝还是太急,
不然,哪怕是稍稍放慢脚步,就会是史上有名的贤君。”
嬴渠梁道,“商鞅,寡人要问的不是这个。
而是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作为秦国国君,嬴渠梁看待问题的角度,大多是以秦国为主。
秦国正处于变法之中,若是再把科举制也一并施行,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商鞅先是在脑中思索一番,随后摇头道,
“这恐怕很难。”
如今的秦国,变法才有了可观的进展,贸然施行科考,可能会造成意料之外的影响。
这样做,反而是得不偿失。
“为何?”嬴渠梁问道。
自隋朝之后,所有出现的王朝都是使用的科举制,这也说明了,科举制是成功的。
既然是这样,为何不用!
看出了嬴渠梁的疑惑,商鞅道,
“国君,有一点你没发现,隋朝能实行科举制,
那隋朝的百姓,他们获得知识的的代价很低。
否则的话,隋炀帝是很难推行下去的。”
商鞅一手主导了秦国的变法,心中十分清楚,
一项新的东西要想全国推行,其中遇到的阻力难以想象。
听完商鞅的解释,嬴渠梁也清楚,使科举制在秦国推行,其中的难度之大。
而且还可能,使现目前正在进行的变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