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防炮台,
乃至更高级别的‘小行星火炮’之类太空结构,
在星域之中的广泛存在,
也能看得出来。
即使是深空星舰可以肆意在不同星系之间穿梭的年代,各色固定工事依然是太空战斗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然。
由于部署在星际空间,且往往围绕行星或恒星之类大质量天体,故此它们都会公转。
看起来的确不太符合‘固定’工事的范畴。
不过,这些设施本身虽然基本上都有推进器,但倒也不会怎么频繁的运用...
它们那点机动能力,是不足以与星舰相比的。
相比后者,前者放弃了动力段、以及围绕动力段的那一大堆额外附属设施,
换来的是更大的空间、更多的炮位,以及更厚的装甲。
本身的机动能力虽然有限,但也可以让它们在围绕轨道运转之余,能在需要的时候,自行脱离公转、前往所保护的天体附近的某些位置进行部署...
...龙锤星系里如今一半左右的太空垃圾,就是各种固定设施的残骸。
有龙锤文明一方的,也有可汗部族一方的。
不奇怪,进攻方也是会用这东西的。
相比综合性能均衡、集成了多种系统与功能的星际战舰,
这些装个护盾、插上装弹机,就能拖出去提供廉价大量火力的固定炮,
无疑是非常优秀的炮灰选择。
它们就仿佛是战壕里的机枪和步兵炮。
不一定时时刻刻都能派上用场。
但若是在合适的情况下,能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这些天里,双方之间的来回拉锯,很多时候就是在这些固定武器的互相交火之中进行的。
进攻方的机动炮位、与防守方的岸防阵地,
隔着大量同时阻挡双方视野、同时充当双方掩体的太空垃圾拼命开火;
纷飞的弹幕之中,以通常不超过三十艘的分舰队规模编组的各方舰队,
或突袭,或包抄;
而在每一次交锋的最前沿,
都是海量的舰载机、以及大量的轻型舰船、突击舰、乃至炮艇,
来充当赤膊上阵、近距离缠斗的角色。
主力舰往往都不会上去。
都在后方隔着一段距离互相狙击。
坏处是很难对对方主力造成有效杀伤;
好处是同样容易保存自身,且易于撤退。
——这就是星际时代的阵地战。
一方攻不进,另一方也解不了围。
也正是因此。
在新的第三方突然掩杀而来之后,
一切防御设施都对着龙锤星方向的第五舰队包围圈,
立刻就从后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