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他看到朱元璋似乎已做出决定,于是问:“重八,今年过年,真的不打算和朱怀一起过了吗?”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答道:“皇宫里还有一大家子人,这段时间我把太多精力放在这小子身上,后宫的事也不能置之不理。”
汤和点点头,笑着说:“其实只要明确了那孩子的身份,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稍作停顿,汤和苦笑了一下:“不过我知道重八你有自己的打算,让他委屈一个年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元璋的眼帘低垂下去,说道:“他已经委屈了九年,加上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每当我想到他曾经衣不蔽体、房不挡风的情景,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汤和从朱元璋口中得知了朱怀的一些过往经历,听到这里,不禁深有感触:“没错,没有户籍,什么事都做不成,哪怕他一身本领,也无法施展出来。”
朱元璋叹了口气,接着说:“不过,是龙终究不会被困在水底,只要我给他一个身份,你看,这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流民跃升到了大户人家的地位,我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惊叹。”
汤和附和道:“可不是嘛?就算撇开蓝玉他们不说,单看那小子自己,仅凭盐巴和无烟煤这两样东西,就能让他一生富裕,更别说寿州之困、道教领袖云云,这其中很多事情,都没有人帮助他,全是他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
提起这些往事,连汤和回味过后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真正有本事的人,人脉对他而言就像如虎添翼;但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本事,即便拥有再多的人脉,他也闯不出名堂。
朱怀这孩子的确有料,并且腹藏经纶。
不能仅仅认为是他得到很多贵人的相助才有如今的成绩,如果抛开所有外部因素来看,他自己打拼出来的成就已经足以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尤其是让汤和感慨的是,他才十七岁,过了今年才刚满十八岁而已!
朱元璋重重地点点头:“这才是我看重这小子的根本原因,虽然朱允炆也算不错,但如果跟这个大孙子相比,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很多事情交给允炆去做,按照他的性格,他是做不来的,但老大那个小子,他可以做到!”朱元璋的眼神坚定无比。
汤和十分赞同地点点头。
他现在已经退休了,对于谁将来执掌大明江山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因此,汤和既不会参与那些皇孙们的争夺,也不会影响朱元璋的决策,这也是朱元璋能够毫无顾忌地与汤和分享这些想法的原因。
汤和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看问题,他也认为,朱怀未来所取得的成就,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皇孙。
他只是缺少一些机遇,并且对大明还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
"重八,那小子提出要把藩王召进京城给你祝寿,你怎么想的?”
“你别嫌我唠叨,我觉得秀英先走了,标儿又走了,现在沐英也不在了,你一个人留在应天实在是太孤单。”
“就算退一万步讲,谁能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多久呢?见面一次就少一次,实话实说,那小子的一片孝心确实非常真诚,人家说得没错,你也不要跟他赌气。”
朱元璋笑着叹了口气,“我和那小子那次赌气,差点把我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点点头:“不过他的提议也不是全无道理,只要不对沿途百姓造成困扰,就让他们回来聚聚吧。”
汤和连连点头:“好,好,确实是应该团聚了,现在很多小孩长成什么样了,我都不知道!”
朱元璋会心一笑,但也感到有些头疼。
这些藩王要是进了京城,还不知道会闹出些什么事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朱元璋看着汤和,站起身拍了拍膝盖:“行了,你有机会让你的大孙子到你这里来做客,把家里好好整理一下吧,我去他那里看看。”
汤和也跟着站起来:“我送你出去。”
朱元璋背着手,沿着通往朱怀府邸的道路走去,眉头紧锁成了一个“川”字。
安南!
安南这片地方,左右不过是一片荒凉之地,但如果掌握在大明手中,对于大明未来从南疆出海以及威慑周边外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一点,朱元璋是同意朱怀的观点的。
至于如何稳定战后局势,怎样驯化当地百姓,防止再次发生叛乱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