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有您在,这张家屿自然是翻不了天,估计也没有想要翻天。
毕竟,这么些年,嫡系一脉的所作所为,都是真正的为张家宗族考虑,这一点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张衍笑着说道。
“哈哈哈!你这小猴子,我刚夸你两句,你倒是反过来夸起你五爷来了。”五爷指着张衍哈哈大笑着说道。
对张衍的态度,他非常的满意。
张衍虽然话里说的是嫡系一脉,但是五爷认为张衍是在夸奖他,这是对他的支持。
只是,张衍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五爷,我这次带回来不少物资,想着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分一分。”张衍笑了笑没有接话,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
“给孤寡老人送东西,这是好事,我支持!”五爷捋着胡须笑道。
张衍私自送,和先告诉他,是两个概念。
见张衍提前和他打招呼,五爷自然是更加满意。
五爷不缺什么,要的就是张衍的一个态度。
显然,张衍的态度,让五爷很满意。
“正好,你们几个老东西都在这里,让衍子把东西拿进来吧,省的他再跑一趟。”五爷又指着屋里的几个老人笑道。
这几个老人,都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基本上都是儿女死在了战场上或者是夭折。
张家屿还真没有那种打了一辈子老光棍的光棍汉子。
这也是五爷和五爷他父亲的功劳,张家屿一直都发展的不错,外面的姑娘都抢着想要嫁到张家屿来。
自然就不存在光棍汉子的事。
张衍扭头看了一眼张平和张安,两个人赶紧跑出去,拿东西。
“衍子,你两个弟弟,被你调教的不错。
原本,我还感叹,好好的两个孩子,被福生那混小子给教瞎了,没想到,被你这么一调教,还成人了。”五爷看到张平和张安的表现,笑着说道。
“熊孩子就是欠揍,小树不修不直溜,孩子不修哏赳赳。”
张衍在前面走着,张平和张安两个人推着三轮车跟在后面。
第一站,自然是来五爷家里。
“五爷,五爷在家吗?”张衍三人站在院子门口朝屋里喊道。
“谁啊?
哟,衍子来了?
你五爷在屋里炕上呢,快屋里来!”张福义的媳妇迎出来招呼张衍进屋。
北方,冬天有个词叫做猫冬。
讲的就是,坐在暖和的炕上,没事不出门乱活动,一把一家人或者好几家的人,凑在一块聊天、打牌。
后世,随着全球变暖,也就东北那边还有猫冬的习俗。
可是,在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像山东局部,河北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有猫冬的习俗。
“义大娘,您身体挺好的吧?”
“好,托你的福,好着呢!”义大娘笑着,引着张衍三人进屋。
张衍三人拎着东西,跟着义大娘来到正房的东屋。
五爷家里人很多,都是街坊邻居,和五爷同辈或者同龄的人,在五爷家里陪着五爷聊天。
“五爷,我们兄弟来看您了!”张衍先和五爷打了个招呼,然后才又和其他人一一打招呼。
“你这孩子,来就来吧,怎么还拿东西?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快拿回去,给你爷送去。”五爷乐呵呵的说道。
“五爷,知道您什么都不缺,可是你不缺,不代表我这做晚辈的,就能不孝敬您啊!”张衍笑道。
“这孩子,是他们这一辈里,顶有出息的!”五爷让义大娘把东西收下,然后笑着对屋里的人说道。
“哎呦,五爷,您可别这么夸我,再夸,我这尾巴就翘上天了。”张衍连忙拱手讨饶。
五爷这话说的太大了,也许他的身份地位不在乎什么,也没人敢反驳他,但是这话传出去,可是容易招人嫉恨。
“哈哈!你个小猴子,怕什么?
这张家屿的天翻不了!”五爷很是霸气的说道。
确实,虽然已经解放了,可是张家屿依然是聚族而居,村长是五爷的儿子,张家屿还真就是五爷说了算。
其实,一开始,张衍没有琢磨明白,后来才知道,不得不佩服一句,还是五爷的手段高明啊。
张福义,也是参加过革命的,抗日战争、弯弯都打过了,按照级别,张福义完全能够被分配到北京,分配一个很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