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婆与宾客的拥簇下,沐竹安被男人牵着进了谢家的门,过马鞍,过火盆,一步一步都是谢君安扶着过去的。
尤其是那烧的有些旺盛的火盆,让谢君安眉头微蹙。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沐竹安,生怕她不小心碰到火焰。
如果不是他们动作迅速,恐怕沐竹安的裙摆就要被点燃了。
不过,这点小插曲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宾客们都兴奋地注视着新娘子,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当然,人群中还是有一些人低声议论着沐竹安面容有损,认为她生长在乡野之地,不配嫁给谢家这样的名门望族。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对新人身上,纷纷送上美好的祝福。
宋知婉始终跟随着队伍,她站在人群中,目光追随着并肩同行的一对新人,心中渐渐放下心来。
毕竟,她作为送嫁之人,自然也是座上宾。
而谢君兰则亲自招待她入席。
此刻距离拜堂还有一段时间,沐竹安便被暂时安置在新房内等待。
谢君安担心沐竹安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会感到无聊,于是特意找来几位旁支的婶子来陪她聊天解闷儿。
这些旁支平日里都是依靠谢家的庇佑和照顾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当他们得知谢君安的请求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毕竟,沐竹安以后可是要成为谢家的主母,讨好她还来不及呢!
很快,几个打扮精致、穿着考究的妇人走进了房间。
她们一进门便不着痕迹地上下打量起坐在床上的沐竹安。
沐竹安自小受到严格的礼教约束,坐姿端庄优雅,宛如标准的大家闺秀一般。
尽管头上戴着沉重的冠子,但她的身体却丝毫没有晃动,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姿态。
几位妇人心中暗自点头,表示赞赏。
虽然沐竹安从小生长在乡野之地,但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举止来看,她依然具备着大家闺秀的风范,没有一丝一毫的粗俗之气。
为首的那位妇人面容圆润,身材丰满,笑容满面地走到床边坐下。
她先是对谢君安一顿夸赞,称赞他是世间少有的好男人。
不仅为人谦和有礼,更是京城出了名的谦谦君子。
更难得的是,他的后院清净,别说是妾室,就连个暖床的丫头都没有。
屋子里伺候的都是小厮,只有几个婆子做些粗活。
年纪轻轻,更是在朝中不小建树,深得陛下信赖,往后也是前途无量。
盖着盖头的沐竹安安静地听着几人,一言我一语的夸赞。
其实男人的好,她自然知道。
知道归知道,从别人口中说出,那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一个妇人说了老半天,说的口干舌燥,见沐竹安并没有搭话,也不觉得尴尬,自顾自的说着。
“这谢家二郎啊!可是我们村子里出了名的好后生。”
“不仅人长得俊朗,还勤劳肯吃苦。”
“而且他还有一手打猎的好本事呢!”
“有一次他猎了一头野猪,可把我们羡慕坏了!”
……
很快,拜堂的吉时到了,喜婆笑着进来催促:“新娘子,该去前厅拜堂啦!”
沐竹安在喜婆和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前厅。
一路上,她能感受到周围人的目光和祝福。
终于来到了前厅,所有人都准备好了。
谢云澈与张氏端坐在上面,两人一个面带慈祥,一个绷着脸。
慈祥的是谢云澈,他看着自己的儿子娶媳妇,心里很是高兴。
因为平日里的没心没肺,那张脸保养的跟儿子差不多年轻,父子俩站一块儿跟兄弟似的,依旧不影响他这父亲的心。
努力学着老父亲平时威严的样子摆出一副慈父的模样。
而绷着脸的是张氏,她对这个儿媳妇并不是很满意,但又无可奈何。
他们两口子是三天前被接回来的,所有的事情早已成了定局。
此刻,他们只能接受现实。
沐竹安走到了大堂中间,静静地站着。
她能感觉到周围的气氛有些紧张,但她并不害怕。
因为她知道,接下来就是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拜堂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