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武百官的要求,胤禛并没有第一时间应承下来。
大义和名分都有了,何必急于一时呢。
当年康熙登基,是因为情况特殊,所以才在顺治去世第三天就登基了。但胤禛和康熙之间的权力交替很顺畅,他也就更愿意遵守孝礼,先办丧事,延后登基。
所以当天,在朝臣提出登基的建议后,胤禛提议以“即位”暂代“登基”,先不办登基大典,以康熙的丧事为先。
见新帝孝顺,大臣们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在康熙的灵前,在文武百官和诸位兄弟的见证下,胤禛彻底完成了权力的交接,因为没有举办登基仪式,所以严格意义上,胤禛目前只能算是“代理皇帝”。
简易的即位仪式完成后,胤禛下诏,皇帝驾崩为国丧,自然是要昭告天下,所有的百姓一起服丧。
自康熙驾崩之日起,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
关于这方面,胤禛交给了新鲜出炉的“理亲王”胤礽去监管。是的,打着先帝挂念废太子的名义,胤禛彻底解除了胤礽的禁足,并将这个差事交给了他。
而又打着怕他差事不好办的理由,册封他为理亲王。当然了,他是让胤礽主要监管大臣和宗亲,百姓不在这其中。
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可不在意新帝对百姓的宽容,在意的是,至少胤禛目前表现出来的足够孝顺,也足够宽容,连废太子都可以不介怀,那么想来登基后,对臣子也不会像以前那么苛刻了吧。
在旁人看来,新皇这是开始好名了啊。好名好啊,好名他们也就松了口气,不再有种提着头颅办公的感觉。一时间,胤禛的风评好了不少,政事开展也顺畅了许多。
康熙的棺柩停放在乾清宫,宫门外置丹旌,胤禛命群臣拟出谥号、庙号。服丧27天之内,作为还未登基的“代理皇帝”,胤禛对朝臣的奏折,都严格遵循礼仪,一律改用蓝笔,称为“蓝批”。
27天后,康熙的棺柩移到殡宫暂放,等待下葬。选定了最近的吉日,就将棺柩送葬进了清东陵。
封墓后,在隆恩殿举行题主礼,将写好的神牌放在座上,上香献经。仪式结束后,神牌护卫回京,放在紫禁城东侧的太庙中。
辗转将近两个月,康熙的葬礼才彻底宣告结束。而在这期间,胤禛的事必躬亲、孝悌仁善深深打动了诸多老臣与宗室的心。
新皇的孝顺传扬开来,于是在丧事结束后不久,许多大臣再次上折,恭请胤禛举办登基大典。
这一次,胤禛没有推脱。
清晨,阳光洒在紫禁城的金顶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宫廷内外,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大臣们恭敬的穿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随着庄严的钟声的敲响,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胤禛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在侍卫和太监的簇拥下,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登上太和殿的宝座。
此刻,胤禛是冷峻的,也是威严了,浑身的气度一时叫人不敢直视,赫赫君威倒是一点不像刚刚登基的新皇,而是御宇多年、权柄在握的圣明天子。
直到这一刻,诸位皇子才彻底清晰意识到,执政的皇帝不再是他们的阿玛,而是兄弟。心中思绪万千,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胤禛入座后,礼部尚书宣读即位诏书,宣布新皇帝的登基。
“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拜新皇,昭示着对新皇的臣服。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祭祀仪式。祭祀天、地、宗社,祭告自己受命于天和祖宗。
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很快就来到了最后一项仪式——颁布大赦令。也就是赦免天下罪犯,以示新皇帝的仁德和宽容。
但偏偏在这一步上出了一点小差错,胤禛是颁布赦令了,但并没有大赦天下。明确指出“反逆”“降”“恶逆”“不道”四不赦。
也就是指造反及篡权行为、投敌叛国、故意谋杀、残害百姓四个方面的重罪都不被赦免,并且之后也是遇赦不赦,待遇等同于昔日的隆科多。
胤禛圣旨都宣读了,众人还能跳出来反对吗?
更何况以胤禛以往的形象,他今天能赦免这么多人,颁布赦令就已经很让朝臣欣慰了。果然啊,当了皇帝就是不一样,宽容了好多,大臣们对未来的生活都更有期待了呢~
胤禛登基之后,最先册封的就是皇后。这一次没有所谓的纯元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