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樉还在发愣,罗贯中直接说道:“王爷在出发之时,曾下令让军中将士每日饱食三餐,这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三餐之上。”
听到罗贯中说出原因,朱樉这才反应过来,导致军粮损耗大大激增的原因居然是自已曾经的一道命令。
作为一个后世人,早就习惯了一日三餐的标准配置。哪怕是曾经带领安民军的时候,他也是按照后世的标准安排。
而明军不一样,明军的伙食标准是按照这个时代配给的,一日两餐,早上大食,下午小食。换而言之,就是朝廷只给了每日两顿饭的伙食标准,而他朱二爷却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给将士们发放了一日三餐的伙食。
这才是军粮不够吃的根本原因,朱樉有些后悔,后悔自已当初装的太过没有事无巨细的向傅友德、李文忠、沐英这三位军中老前辈多请教这些基本问题了。
朱樉捂着脑门,满脸懊恼地说道:“这么大的事,你们居然都不早点提醒我,是不是存心想看我出丑啊?”
眼见自已的顶头上司又要甩锅,罗贯中满脸无语的表情,尴尬地说道:“王爷您家大业大,傅老将军跟李将军、沐将军都说由着你的性子来好了。”
听到罗贯中的话,朱樉严重怀疑傅友德、沐英、李文忠三人是把自已当成败家子一样的二世祖对待了。
幸好自已及时发现原因,现在还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不然真要是提前向朝廷求援,自已这个三军主帅可就真沦落到威严扫地的地步了。
最重要的是来了这么久,大仗小仗都没打一场就报告军中粮草告急,这要是让老头子知道了还不笑掉大牙?
朱樉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这不是几万人而是几十万人光靠刮地皮或者薅土司的羊毛来筹集粮草都是不现实的。
他摸索着下巴,向罗贯中问道:“老罗,现在有没有其他办法,先弄个五十万石粮食来应应急?”
面对朱樉的问题,罗贯中果断摇了摇头。“下官估算过,剩下的三家土司那里,撑死能弄到二十万石粮食就不错了,再多一点肯定会激起民变。”
二十万石粮食听着挺多,可是对于二十四万大军来说就有些杯水车薪了,军中将士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纪。
朱樉一听到土司家都没有余粮,果断熄了向其他三家土司敲竹杠的心思。就在刚才舍兹从他这里拿走了十万石粮食,朱樉心疼的要死,要不是顾及着身为男人的颜面,他现在恨不得找舍兹将这十万石粮食再要回来。
冷静下来,想了想龙场九驿以后对于西南地区的重要意义,朱樉打消了食言而肥的念头,他陷入低头沉思。
在朱樉苦苦思索之际,罗贯中出言劝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局。那就是王爷收回成命,再采取节流之法,勉强可以等到朝廷发放粮草之日。”
罗贯中这个主意在朱樉听来纯粹是馊主意,什么节流之法说的那么好听,不过就是克扣粮草让将士们饿肚子而已。
为了自已的颜面,让三军将士吃不饱饭,那自已这个三军主帅的威望可真是荡然无存了,以后根本没脸在军中混了。
对舍兹一个人食言而肥,还是对二十四万将士食言而肥,这两个后果的严重性,朱樉还是分得清的。
正在他想找个借口,搪塞舍兹应付眼下难关之事,朱樉突然看到了桌上的‘国书’,上面的‘麓川’两个大字让他眼前一亮。
朱樉高举着双手,大声疾呼:“有了。”
这一嗓子声震如雷,震的身旁的罗贯中一哆嗦差点将手中的茶杯给扔飞出去。罗贯中放下茶杯,用手捂着耳朵,看着朱樉奇怪的问:“王爷,什么有了?”
“当然是有办法了,粮食不够,咱们可以花钱买啊。”朱樉是个爱面子的人,他宁愿自掏腰包也不愿意损失颜面去求爷爷告奶奶。
“花钱买粮食?”罗贯中被朱樉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给震惊到了,贵州可不是什么产粮大省,反而是有名的贫瘠山区。
要不然朝廷也不用千里迢迢的从湖广之地调集粮草来供应前线了,罗贯中说出了难处。“如今湖广之地刚征完秋粮,剩下的余粮也被用来供应军需了。咱们要想买粮就得去天府之国的四川,可是四川的粮草是以备大军不时之需的,没有朝廷的调令恐怕咱们买不到多少粮食。”
这年头,粮食就是第一等的战略物资,比黄金都还珍贵。要想买到几万石粮食或许有可能,没有官府帮忙想买到几十万石粮食就纯属痴人说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