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命!”
朝廷是你们家,国家是你们家的,你想怎么翻都行!
徐锴说到底,就是一个地道的读书人,保大年间,已经三起三落,都是因为掺和南唐皇室斗争,最后一次触怒李璟,被贬为校书郎,时任文安郡公徐游与之交好,虽然徐游与徐锴同姓,但并不同宗,两人只是私交甚密,加上徐锴的哥哥徐铉,人称“三徐”。
徐游祖上是南唐开国重臣徐温,因为这样的关系,他出面保下了徐锴,此时才升职为吏部选事。
此后,徐锴掌握了一条真理,少掺和皇室的事情,自己有了资源,就好好做学问。
,!
于是,他很知趣地和孙晟、刘政咨到外屋去探讨学问去了。
只翻看了一半,李煜就感觉肺要气炸了,大爷的,南唐怪不得亡了,就这么任命官员,早晚官员比老百姓都多!
在南唐,想要当官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科考,也就是贡举,这样考上来多是文人,而且往往是能够做大官的。第二种是拜官,就是推荐制度,说不上这种制度的好坏,因为每年通过这种途径上来的官员比较少。第三种就比较厉害了,就是通过官学,烈宗李弁时期在白鹿洞设置了“庐山国学”,原本是为了培养国家治理人才,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学阀,能够进入国学的人,多是裙带关系,一旦学成之后,朝廷里面的人相互举荐,纷纷进入要职,包括很多在军队的官员,实际上就是狗屁不通的世家子弟,比如南唐第一废物皇甫继勋!
单单今年,官学途径推荐做官的就有三百多!另外,一些调任的官员,大多政绩平平,再这么下去,就是这些吃财政的家伙,就能把南唐给吃没了。
整顿吏治,这是以后的事情,李煜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安置一些可用之才。他翻看了新晋官员名单,在拜官一栏,拿起笔重新拟定。
第一个,淮南子弟,诸葛兰,字蓝玉,目前只是一介秀才,在北宋灭掉南唐之后,率兵在湖广一带游击,以不足五千之众,硬挺了两年,最后战死。
第二个,并州人士,陈冠候,字仲卿,目前在翕州衙门担任通判,后主执政末期,拒不奉行北宋诏安,率领全县之众拼死抵抗,其间经营屯田,经营调度有方,直至赵光义继位,才彻底将其包围,最后以身殉国。
第三个,福州人士,龙幼安,字去病,目前就任祁门军务司,他原本是彰武节度使手下的校尉中郎将,后来吴越内乱、深受其害,投奔南唐。
……
前前后后,李煜在拜官一栏增加了十余人,重新拟定之后,将他们混入众人当中。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需要的,虽然在南唐短暂的历史上,这些人如同流星一样划过,可是,李煜明白,只要时机允许,这些人都将成为不输给林仁肇、朱令赟一样的大将,甚至说,相比后周(北宋)的石守信、曹彬、韩通等人也丝毫不弱。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