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军撤离了通州,直奔良乡而去。一方面是和皇太极自知无法攻克通州有关,另一方面后金军深入明境,完全是依仗明军不敢同金军野战,哪怕只有几百人,都能在大明境内横着走,后金军才敢如此肆意妄为。可是这一次,后金军在通州城下碰个头破血流,而且之前还在李老二手中吃了几次亏,这就使得明军士气大振,又有了自信心。
倘若后金军在通州城下时间久了,一旦袁崇焕、满桂、墨云龙、麻登云、孙祖寿等明军集合,向通州杀来,孙承宗再从城内杀出,来个里应外合,后金军可能将会在通州城下遭到一场惨败。
所以说,皇太极退兵是非常理智的。
李老二看过一段清史,是关于明军同后金军在永定门外一战的介绍:满桂、墨云龙及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官领马步兵四万、结栅木、四面排列枪炮。兵发枪炮如雨雪,我军进击无一死者,岂非天佑乎?
那是明军的火器质量不行,根本无法击穿后金军的盾车。后金军以盾车保护白甲兵接近,近身之后,再以弓箭几乎是贴着脸近射,再以白甲兵破阵。
即使是满桂这般武将,对上几名白甲兵,也难以匹敌。
而李老二能够在通州击退后金军,一方面是通州明军兵力雄厚,另外一方面李老二的防线布置得十分合理,壕沟加上土墙,土墙上面扎上木栅栏,后金军攻击这种阵地,难度和攻城都差不多了。
后金军撤军后,孙承宗令李老二继续帮他打造雪地车营,准备等雪地车营形成规模,派遣车营进京勤王。
李老二对大明火器质量低劣的问题,想制造燧发枪,只能是苦于自己无能为力。他懂得打造鸟铳,也懂得铸造三眼铳,也懂得铸造火炮,可是铸造火炮需要耗费大量银子,孙承宗手头没有那么多银子,也缺少足够的生铁。此外,李老二也不懂得炼出精钢来制造燧发枪用的弹簧,没有优质的弹簧,燧发枪就不可能造得出来。
通过这段时间居住在明军大营内对明军神机营的观察,李老二发现一个问题:当年明军的炮兵,除了三千斤的红夷大炮,一千斤左右的大将军炮之外,其余的炮都是百斤以下的所谓中型灭虏炮,中型佛郎机,轻型佛郎机和虎蹲炮这几种炮。
灭虏炮和中型佛郎机,这两种所谓的中型火炮,都是百斤左右的炮,而轻型佛郎机和虎蹲炮则是只有几十斤中的小型火炮。
而明军所谓的大型佛郎机炮,重量三百斤,只能发射一斤左右重量的弹丸。而当年欧洲同样重量的野战炮,可以发射三磅炮弹。
这是因为佛郎机炮能够发射的弹丸重量,最多只有同样重量前装炮弹丸重量的一半,三百斤野战炮能发射三磅炮弹,佛朗机炮至少减半,也就是只能发射一斤左右的炮弹,为了安全起见,只能发射一斤炮弹。
明斤的重量比较重,一斤差不多快等于一点五磅了。
也就是说,一门三百斤重的“重型佛郎机”炮,一次发射的炮弹根本无法摧毁后金军的一辆盾车!
要摧毁一辆盾车,按照李老二的计算,需要三磅炮以上的火炮。但李老二不会考虑千斤大将军炮和三千斤佛郎机炮,那些炮太笨重了,不适合当野战炮。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得出来,当年的明军根本没有三四百斤到五六百斤重的中型野战炮,只有这些类型的火炮,才能真正称之为中型火炮,而明军所谓的中型火炮,事实上也是属于轻型火炮的范围。
李老二经过观察,发现明军偏好佛郎机炮,因为佛朗机炮装填速度快。但装填速度快是牺牲了火炮膛压来达到的,这就造出了佛朗机炮威力不足的缺点。
按照当年火炮的膛压,李老二前世的时候翻看过炮兵资料,是在一百兆帕左右,换算的结果是每平方厘米要承受一吨的压力。
再看看佛朗机炮,大部分的膛压都是依靠子铳来承受,而子铳那薄薄的管壁,又能够承受多大的膛压呢?所以只能是减少火药装填量,这就是快速装填必须牺牲威力。
想要使得佛朗机炮能够摧毁后金军的盾车,那就需要千斤佛郎机,而千斤佛郎机也只能发射六磅炮弹,威力远不如大将军炮。若是说装填速度快,千斤佛郎机的装填速度也不会快到哪里去,一个子铳的重量都要达到百斤了,装填速度虽然比千斤大将军炮快了些,可是威力减少了太多。
针对佛郎机威力不足的问题,李老二首先考虑对子铳进行改造。若是加厚子铳的管壁,那么会增加重量,又会影响到装填速度;若是在子铳外面套上铁箍,那么子铳就无法放入炮腹中。所以李